2006-10-07

「安隆風暴」(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美國史上最大的企業財務弊案,安隆公司於2001年末的倒閉事件震驚全世界。安隆在宣佈破產前是美國第七大企業體,連續六年獲Fortune(財星雜誌)評選為「美國最具創造力的公司」,但卻花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從高峰跌到谷底,兩萬名員工瞬間失業。「安隆弊案」堪稱是企業史上最值得記錄與探討的真實案例。

本片以紀錄片的型式呈現,以實地訪談片段、新聞報導等方式,拼湊出整個弊案的真相。在美國上映時,正是安隆董事長Kenneth Lay和執行長Jeff Skilling受審宣判之際,安隆事件再度受到矚目。

和「華氏911」一樣,片中「演員」都是本人,說服力十足。不過觀眾必須抱持「偵探」的角度,以旁觀者立場在腦中組合還原事件的真相,要有基本的邏輯能力。誰在說謊,誰在逃避責任,誰說的是事實,要自己釐清。

公司高層主管為了抬高股價,吸引廣大投資人投入資金,聯手編織一個高獲利的夢幻境界。為了圓這場夢,身為財務長的Andy Fastow竟然採用一條瘋狂的會計原則:將預估的未來獲利當作本年度的實際獲利計算,使得獲利數字年年成長,變成最會賺錢的公司,但實際上那些錢從來沒有賺進來。諷刺的是,這會計原則被美國證管會接納,華爾街那一票股市分析師,竟也沒有人能從財務報表中察覺異狀。此原則提供安隆一把尚方寶劍,讓她擁有無上的權力,得以欺瞞大眾為所欲為。

從經營天然氣事業、電力事業,到網路泡沫化危機,不能否認安隆在商業領域的創新上的確有令人驚豔的表現,但新的創意並沒有為她帶來實質的獲利,反而為了掩飾業績,在財務上動歪腦筋。片中將這種情況解釋為公司管理文化問題,以個人績效決定其紅利多寡,並淘汰績效排名最後15%的人,使得公司上下瀰漫肅殺之氣,激發一股以非法手段贏取績效的暗流。關鍵的是,公司高層還暗中變相鼓勵以作弊取得利益的作法,這種上下交征利的情況,短期內讓安隆在帳面上的成就扶搖直上,獲得大量不當利益。

僅靠公司高層的刻意欺瞞恐怕還達不到如此龐大的弊案規模,政商勾結的助紂為虐不可或缺。片中指出布希家族與安隆早有商業往來,老布希與小布希競選總統時,安隆也曾助一臂之力,政商人脈良好,使得一些政令法規為安隆網開一面,才能成就如此大的弊案。加州限電危機,竟然也和安隆有直接關聯,以人為方式讓許多電廠同時進入歲修,造成短期的電力短缺,電價陡升,安隆從中獲得大量利益。若沒有政商的聯合演出,如何成功上映?

投資大眾的資金,是他們把玩在手的大玩具。儘管美國金融體系與法規成熟,仍得以瞞過華爾街所有專業的商業分析師,瞞過著名金融財務雜誌的檢驗,讓著名的會計事務所一夜崩塌,也讓世人瞭解到縱有種種法規也阻礙不了有心人士的刻意舞弊。安隆事件是所有投資大眾在投資前必定要上過的一課。

出處: 祖魯影箴-「安隆風暴」(Enron: 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