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28

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Little Red Flowers)

幼兒的心理世界,單純又深奧;單純是對比於長大後複雜難懂的人性,深奧是長大後的我們難以回顧當時的心理。幼稚園的老師地位重要,不但擔負起孩子們個性塑造的重責大任,還必須瞭解幼兒心理,採取適當的教育與生活管理方式。只是,又有多少老師真正擁有這樣的能力與資格?

這是原著改編,張元導演將之如實反映在影片中。拍片風格不同於一般商業電影模式,攝影角度平凡,劇情進展緩步平靜,觀眾像是無關的第三者,在一旁靜靜看著事態發展。主角是四歲的方槍槍,我想這個奇特的名字反映了原本的家庭背景。方槍槍算是「越級」進入幼兒園,因為班上都是四到五歲的幼兒,穿衣服、大小便等差不多都會了,剛到的方槍槍卻都還不會,因此沒有得到「小紅花」的獎勵。

這「小紅花」制度,是幼稚園用來鼓勵學童的獨創方式。小朋友常會為了一些無用的東西努力,「得到」本身,就是一項榮耀,得到甚麼東西,卻不重要。小紅花像大人世界的錢幣,成為孩童們競爭的目標。方槍槍剛開始為了得不到小紅花洩氣,變成故意忽視它們,卻又為了獲取同儕南燕北燕的歡心,轉而努力獲得。期間也受到侮弄欺負,變為特立獨行,散發老師是妖怪的傳言,發動大家圍勦老師。後被孤立,關禁閉,與同學們漸行漸遠。再投入團體中,在一次搶奪中搶贏,開始聯合兩三人欺負其他人,再受處罰。漸漸地,老師們快要忽略這個麻煩製造者的存在,班上同學也忽視他的存在。即使片尾方槍槍大聲預告他要離隊,故意要同伴們告訴老師,竟也無人搭理,直到他孤獨地躺在大石頭上。

他在大街上偶然看見結婚隊伍人人胸前都有朵大大的紅花,他開始懷疑自己為了獲得小紅花而努力,到底值不值得。兒童的世界就是這樣,隨時可能為了大人覺得不重要的事情而煩惱。你我都是過來人,不是嗎?只是那份赤子之心,早已淹沒在凡塵俗世的鎖事中,不復存在。本片拍攝手法平實,重點僅是方槍槍在幼稚園的日常生活,若沒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感到單調乏味。

出處: 祖魯影箴-看上去很美:小紅花 (Little Red Flowers)

2006-12-22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本片以商業電影形式發行,卻不太像一般的院線片。導演Davis Guggenheim以紀錄片形式,展現美國前副總統Al Gore卸任後在全球各地對Global Warming(全球暖化)議題的演講,出任Al Gore一角的人即是Al Gore本人,因此本片主要演員只有一個,其他則是演講會裡的聽眾們。由於是紀錄片,可說全片就是Al Gore的演講實況轉播,但卻在今年的日舞影展中獲致廣大迴響。

這樣的電影算是小眾的了,除非你對科學很有興趣,或對於全球暖化議題特別關注,否則可能立刻就想走出影院。但是全球暖化若只靠少數感興趣人們的關注,是無法獲致多數人的共識而齊力解決的,這也是為何Al Gore要走出美國,在世界各地展開演講宣傳的原因。導演將之拍成電影,在全世界放映,同樣更強化了廣泛宣揚的效果。片中的演講,有完整的投影片數據與影像資料輔助,加上Al Gore本人幽默風趣,和深入淺出的高超說明技巧,讓演說的說服力大大增加。若只是所謂「知識份子」 的覺醒,絕對不足,因為全球暖化問題的解決方式,只要全世界有一部份人不理會,繼續原來濫用資源的生活方式,就會完全失敗。因此本片的目的是喚醒一般市井小民,讓大家明瞭這議題的嚴重性,讓大家明瞭若不即刻開始解決的話,十年內將嚴重危害地球上人類與生物的生存。現在不做,可能再也來不及。

看到Al Gore展示的圖形,地球氣溫和二氧化碳濃度有著高度正相關,而自20世紀末以降,此曲線正突破最近幾千萬年歷史的最高點,而且還繼續以陡峭的角度往上攀升,人類的生存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誰能不驚呼?圖表和影像,勝過千萬文字。Al Gore將大眾可能會有的質疑,以條理分明的邏輯一一分析,試圖讓所有聽眾高度認同。譬如,這問題的確嚴重,但人類有方法解決問題嗎?又,現在開始努力解決來得及嗎?諸如此類的信心問題,Al Gore仍舊輔以實驗數據與圖表,讓觀眾心服口服。對於一位演講者,Al Gore的確盡了最大能力,以翩翩風度的長者及研究者之姿,展現最大的宣揚效果。

看完全片,心中感到若干恐懼,因為若Al Gore所言為實,而世界又無法立即覺醒的話,地球的未來的確充滿危機。當京都議定書為全世界所簽署,卻獨缺美國與澳洲這兩個大國。美國是高度工業化國家,對全球暖化所需負的責任,不論是以平均每人所負責任、或國家所負總責任,都是名列前矛,美國能置身事外嗎?這是知識份子應有的自省,也希望為時不晚,來得及為後代子孫留下乾淨舒適的地球。

出處: 祖魯影箴-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2006-12-21

聯合縮小兵(The Ant Bully)

動畫片的配音,以往有專業的配音員來製作。近年來的觀念,聲音漸漸視為演技的一部份,配音受到更多的關注。許多電影名星演而優後,開始在動畫片的配音裡大放異采,而製片商也樂於看到明星加入,增加動畫電影的宣傳賣點與附加價值。

Julia Roberts、Nicolas Cage、和Meryl Streep這三位天王級明星,分別擔任本片中螞蟻小姐Hova、螞蟻先生Zoc、和蟻后的配音。其中蟻后出場的時間短暫,Hova和Zoc普通,身為人類主角的Lucas戲份最多,卻是由專業配音員配音,看得出邀請名星加入配音的目的可能只是噱頭。儘管如此,獨特的劇情仍然值得一探究竟。

看來觀眾群設定在青少年以下,主角Lucas剛搬新家適應新環境,天性懦弱的他往往成為同儕們欺負的對象,而他為了發洩情緒常常拿起園藝用的噴水槍,漫無目的對著庭院中的蟻丘噴灑。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卻對蟻丘裡的社會產生天崩地裂的重大危害。當強弱分明時,弱者只能任其欺凌,默默承受,毫無還手之力?螞蟻們可不這麼認命,Lucas的任意破壞,激勵蟻群中的法師Zoc研製出一款將人類縮小的藥劑,只要在人類耳朵裡滴上一滴,人類馬上縮小成和螞蟻一般大小。Lucas在睡夢中被滴上藥劑而縮小,並被蟻兵帶到蟻后前接受審判。

甚麼?判決Lucas學習做一隻螞蟻,瞭解螞蟻生存中的種種細節。

因此Lucas必須學習覓食,學習分工合作,學習在野外躲避天敵,學習自保並保護他人。直到最後他帶領蟻群設法阻止人類殺蟲專家的破壞,避免蟻群面臨一場空前的耗劫,終於被判決回復人身,並將心比心停止對弱小蟻群隨意破壞的行為。Lucas也學會拿出勇氣對抗強權,建立個人的威嚴與自信。

蠻適合學齡階段的兒童觀看,雖然寓意並不夠強烈,看著蟻群們分工合作,和其他生物的共生共存,我想仍舊有所收穫。

出處: 祖魯影箴-聯合縮小兵(The Ant Bully)

2006-12-13

挑逗性高潮 (Combien tu m'aimes?)

典型的法國式情慾描寫,其中的法國美女總是豐滿多肉,Monica Bellucci正是這種類型,其實不是很符合東方人的眼光,因為有點胖。本片劇情倒是新鮮,充滿執著的愛情狂想,誰會把中樂透的彩金全花在一位妓女身上,只為了獲得她的青睞?Francois(Bernard Campan飾演)正是這樣的人物。

為性而性,身為妓女的Daniela早已習慣與人做愛,但遇到Francois這樣的人還是第一次。Francois花大錢買她,只要求和他一起生活,就是所謂的包養吧!只是公司小職員的Francois有眾多朋友與同事,都驚豔於Daniela的美麗,也驚訝Francois能有這麼一位女友,莫名的虛榮油然而生。Francois的親密好友反對他們在一起,理由竟是對有心臟病的他健康有害,不過也都覬覦Daniela的美色,想找機會分一杯羹。由於性愛本身是主題,因此到處充滿性愛鏡頭,只有如此才能真實展現女主角從性到愛的心理過程,因為性不再羞赧,不再難以啟齒,大膽面對,原始呈現,才能窺見真愛滋長的線索,讓Francois得償所願。

法國文化的浪漫成份,使性開放程度高,台灣觀眾看起來有些不習慣,反而難以體會其中的奧理。不過片中愛與性的狂想未免太多,似乎只要看對眼、有需求,誰都可以和誰來上一腿,愛情只能在其中苟延殘存,分不清真假。劇情主線在Daniela這裡,儘管最後得知Francois中樂透的事是謊言,Daniela也已離不開他,Francois用自己的方式,攫取了夢中情人的心,也算是完美的結局。

這是一部愛情文藝片,卻較適合已經是情侶或夫妻的人們欣賞。台灣院線上映的檔期放在聖誕節前,看得出片商試圖吸引某特定觀眾群的心態。只是除了視覺上的刺激,內心轉變的過程展現得並不鮮明,很難讓人產生認同。

出處: 祖魯影箴-挑逗性高潮 (Combien tu m'aimes?)

2006-12-04

「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以歷史為主題的電影,都要面對「角度」與「立場」問題。本片述說的背景是1920年前後發生在愛爾蘭的獨立運動,當時愛爾蘭由英國統治,而導演是英國人Ken Loach。片中有許多英國軍人虐殺愛爾蘭人民的鏡頭,使得Ken Loach被英國人罵叛國,不過導演仍勇敢地忠實呈現。坎城影展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的殊榮,絕非浪得虛名;在金馬影展中放映,也獲得廣大回響,因為當時愛爾蘭與英國的關係,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現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

歷史上愛爾蘭對於隔鄰強大的英國,一直處於心生不滿又無力反抗的弱勢姿態。從12世紀起,愛爾蘭被英格蘭併吞而受管轄,即使18、19世紀英國政治民主化後,整個愛爾蘭島仍是英國領土的一部份,英王是愛爾蘭人的國王,選出的議員要赴倫敦就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愛爾蘭獨立運動高漲,1919年愛爾蘭選出的議員成立自己的議會,獨立戰爭爆發,英國派兵強力鎮壓。本片即描述這段期間發生在愛爾蘭的故事。

當趨勢形成時,誰也改變不了。當爭取自由的獨立運動成為全民共同追求的目標,即使像主角Damien(Cillian Murphy飾演)這樣前途一片光明的醫師,還有其他詩人、音樂家等社會菁英份子都將自動加入,共同奮鬥。那是一個將理想化為行動的年代,是最接近夢想實現的時代。剛開始Damien有著知識份子慣有的理性分析,認為英國強大的武力是拿著曲棍球桿的愛爾蘭人民所無法打倒的,不過對國家的熱愛,讓他毅然拋棄原本美好穩定的未來,跟隨未唸過書的哥哥Teddy(Padraic Delaney飾演)參加了游擊隊的戰鬥。他說,他的心中擁有兩份愛,舊愛與新愛,舊愛給了女友Sinead(Orla Fitzgerald飾演),新愛是對愛爾蘭的強烈使命感。憑著這份愛國心,一個未曾經歷過戰鬥的醫生Damien拿起長槍加入爭取國家自由的武裝行動。

戰爭要面對的永遠是,朋友與親人的傷亡,以及對敵人的殘忍。曾以救人為志業的醫生如今必須處決人犯,導演將Damien複雜的心情以迅速參雜仁慈與無奈的槍決行為,表現得淋漓盡致。哥哥Teddy的行動派作風是Damien的模範,他們追隨領導者Dan(Liam Cunningham飾演)參加游資作戰。1921年12月,他們的犧牲奮鬥有了初步的回報,英國同意愛爾蘭26個郡成立「愛爾蘭自由邦」,擁有自治的權力,但仍屬於英國的一部份(這讓我想起目前魁北克與加拿大的關係),英王仍是愛爾蘭的國王。這樣的成果是好是壞歷史難論,愛爾蘭主事者接受這樣的協議而停戰,Teddy也認同而成為政府的一員;但Damien可不這麼想,爭取到一半的自由,是一種屈辱,目標仍未達成,因此決定繼續戰鬥。愛爾蘭內戰爆發,Damien與Teddy的關係從戰友轉為敵人。

曾經為共同目標並肩作戰,如今也為意見不同而分道揚標,政治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不過有一種關係是永遠不變的,就是他們的手足兄弟之情,即使到死仍堅定不移。愛爾蘭真正成為獨立國家要到二戰結束後的1949年,英國承認其獨立,但愛爾蘭北部6個郡(北愛爾蘭)仍屬英國,因此愛爾蘭共和軍持續半個世紀的武裝反抗,直到去年才解除武裝,決定以和平方式完成愛爾蘭的南北統一。

統治與被統治,統一與分裂,一直是歷史上戰爭殺戮的主因。歷史很難被遺忘,但卻不斷重演,歷史的殘酷教訓從來不因被記取而得以避免。Damien投身爭自由之戰,台灣歷史上也有許多先聖先賢做類似的事,幸福富有不是他們人生的目標,追求國家的自由才是他們心中的大愛。我們幾乎已失去這樣的情操,在許多人心中,功利主義早已取代一切,個人福祉成為最重要且唯一追求的目標。

出處: 祖魯影箴-「吹動大麥的風」(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

2006-12-01

「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法國作家Patrick Süskind在1985年出版的驚悚小說,風靡全世界讀者後,終於幾年前由德國製片Bernd Eichinger取得電影改編權,推出令人期待的電影版。故事本身內容有些香豔,以女子體香為蒐集對象的Grenouille,獨特的出身造就不平凡的天分,卻沒有善用的門路,幾近變態的行為不見容於人間社會。

18世紀法國巴黎的平民市場,充斥著雞豬魚牛羊肉的腐臭味,Grenouille被神奇地生下,不需產婆,不用進醫院,儘管在滿是髒臭的環境下,Grenouille仍舊熬過來,活著。生產過程的隨便,一開始就讓人感到事情的不平凡,不過觀眾也得承受得了這一段的噁心,因為畫面實在令人倒胃。

對屬於社會底層居民的Grenouille來說,一出生就沒有了父母,一出生就註定是奴隸的命,卑賤的生命像螞蟻一般,即使死了也無人聞問,活著算是運氣。奴隸是可以買賣的,無人教他正確的處事態度,缺乏正常社會經驗的他瞭解自己在嗅覺上的長才,卻不知該如何運用。首次與女孩的邂逅,讓他對女孩身上的香味著迷,這味道是生平聞過最好的香味。偶遇香水製造商,瞭解香味是可以用香水保存的,並從香水家Giuseppe Baldini(Dustin Hoffman飾演)學得香水的製造方法,終於冒出影響他一生的怪念頭:把女人體香用香水瓶永久保存。

剛開始他試圖以妓女為目標,但無人願意讓他以奇怪的流程處理身體,終於Grenouille知道只有先殺害後才能順利進行香味萃取與蒸餾。一件件駭人聽聞的女裸屍陸續被發現,他殺害女子的目的不是為了性(甚至可能仍不知性為何物),因此被殺害的女子都無外傷或性侵害,巴黎婦女人人自危。Antoine Richis(Alan Rickman飾演)用盡方法保護女兒,甚至帶到遠方躲藏,女兒仍舊難逃魔爪,傷心地處於崩潰邊緣。

這是個幻想性故事,Grenouille利用女孩香味所製作的香水,在他被捕即將公開行刑之際,以香水味風靡現場所有恨之入骨的群眾與行刑者,都因聞此香味入迷而集體性交,使Grenouille逃過一劫。不過這麼「偉大」的人要消失只有自我毀滅一途,他回到出生時髒亂惡臭之地,以香水撒於自身,被群眾分食而亡。

主角的出生與死亡,都充滿了驚駭,每當他被主人賣出後,原主人即意外身亡,無一倖免。作者塑造一個傳奇人物,擁有神力卻難以駕馭,因而造成社會的動盪。劇情離奇曲折充滿幻想,娛樂性高,緊湊性稍嫌不足,仍不失為值得欣賞的好片。

出處: 祖魯影箴- 「香水」(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