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4

「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Fateless)

匈牙利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Imre Kertesz,生平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改編製作。Imre Kertesz本人小時候是居住在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大戰末期進入納粹集中營,一年後終於因戰爭結束而離開。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位15歲猶太少年Gyorgy Koves在集中營的經歷,被視為作者本人少年時期的悲慘寫照。

最近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部跟納粹有關的電影,也許戰後滿一甲子,正是人們反省能量最強的時候吧?這位Gyorgy沒有堅強的意志,或許還曾對納粹建立的集中營有某種期待性幻想,直到父親也被徵召入營,家族人士顯現擔心受怕的危機心態,家中重擔轉落在Gyorgy身上,才讓他感到一絲風雨欲來的詭譎氣氛。

Gyorgy進入集中營,卻是那樣地突然。在一次上工搭公車的途中,遭到臨檢,因為身著代表猶太人的六角黃星衣服而被留置,從此隨波逐流,開始沒有明天的悲慘生活。

他看遍周遭人們的悲慘命運,有的被毒打,有的被毒氣殺死,有的受傷長瘡而死,還要忍受饑餓與口渴。Gyorgy並沒有因此激發出逃離集中營的勇氣,他像是沒有個性的機器,只是默默承受,每日在饑渴邊緣求生存,從不抗拒甚麼。外表看不出他有任何盡速離開集中營的慾望,只看見一個被折磨殆盡的靈魂,毫無目的地遊盪在生與死的分界線上。

全片色調是一貫的土黃色色調,像所有描述納粹暴虐的電影一般,似乎人們面對這樣的色調,心中自然浮現與黃土相關的辛苦勞力工作,心情迅速跌到谷底,也呼應本片所呈現的氛圍。

令人驚訝的不是集中營生活的悲慘狀況,而是當大戰結束Gyorgy回到家鄉,與親人面對的情形,強烈的疏離感,向觀眾襲來。會有這樣的安排,可能是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歷劫歸來的Gyorgy,似乎沒有受到親人的期盼,父親已死於集中營,繼母改嫁,親母住在別處。其他親戚則殷切地詢問集中營的慘狀,比對於傳聞中的情況,似乎目的只在印證各自的看法罷了。沒有人真正關心他的心靈,他只能獨自面對自己,離開集中營的空虛脆弱,進入另一個孤獨的世界。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在這個世界上他只能靠自己。別忘了,當時他還只是個16歲的少年。

命運是甚麼?人們可以擅自決定他人的命運嗎?當納粹的仇恨猶太心態成為真正執行的政策,一群人決定了另一群人的未來,對那另一群人來說,這算是命運的安排或是上天的旨意嗎?不解,只盼這樣的「命運塑造」能夠在地球上永遠絕跡。

出處: 祖魯影箴-「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Fateless)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