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國夢」(American Dreamz)

藉由廣受歡迎的綜藝節目「American Dreamz」背後製作的點點滴滴,諷刺美國政治與政策的荒謬,不是能讓觀眾哈哈大笑的那種,卻令人從心底深處感到滑稽可笑。
片中「American Dreamz」是全美歌唱大賽的電視節目,在大賽中奪冠被視為迅速成名的捷徑,有心人無不努力爭取演出。Mandy Moore飾演的鄉下女孩Sally夢想藉此一舉成名,但單靠努力與才華卻不是奪冠的唯一條件。Hugh Grant飾演的Martin Tweed是該節目的主持人,苦思手段意圖讓節目成為全美焦點,從此節目再也不是單純的歌技與表演的競賽,而是結合製作單位主觀意識的「預定式」表演。
另一方面,反恐戰爭打得如火如荼,恐怖份子派遣Sam Golzari飾演的Omer到美國暗殺美國總統。Omer的母親在美軍轟炸下身亡,受組織命令藏身於美國親戚家,卻陰錯陽差被Tweed挖掘而參加American Dreamz的歌唱大賽。Sally原本甩掉男友William,但William波灣英雄的身份有利於Sally奪冠,竟假裝回心轉意,讓事情演變到無可挽回的餘地。
新上任的總統Staton由Dennis Quaid飾演,竟是一位不愛管國事、不愛見民眾與官員,只愛待在白宮內飽讀詩書、拙於言辭與應對的人。負責打理一切的副總統,為了提高Staton的支持度,安排Staton參加American Dreamz為最後的冠軍評審者。同時Sally和Omer成為決賽的兩位競爭者,這提供Omer一個絕佳的機會,在全美電視觀眾面前以自殺炸彈來殺害總統。
幽默喜劇也不能昧於事實,還要加入一點愛國情操。Omer在美國所作的觀察,和家鄉的恐怖組織告知的不同,他竟決定放棄這麼一個絕佳的暗殺機會。當然,組織派出一個意志力不堅強的殺手,也是編劇特意的安排,如同安排一位拙於言辭的美國總統一樣,末了Omer還告訴警方提供炸彈的三位同伴,看來他是不準備回家鄉了。
既然是政治諷刺的幽默喜劇,劇情的合理性就不用多計較了。在本片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盤算,好比Tweed意圖藉由擁有從軍男友的Sally和中東移民身份的Omer來增加節目的知名度;Sally希望藉此成名從醜小鴨一躍變天鵝;Staton希望藉此塑造親民愛民的形象;Omer則是恐怖份子意圖暗殺Staton。各方的盤算交織於American Dreamz中,該節目也提供一個戰場讓各方馳騁夢想,就看誰的運氣好、手段高,能摘下最後的軍旗。現實生活也有許多類似的情況,複雜度並不輸給本片,我想這就是典型的人類社會吧!也許不好,但不得不接受。
出處: 祖魯影箴-「追求美國夢」(American Dreamz)
「同床異夢」(The Break-Up)

打破愛情喜劇的慣例,或許不適合男女朋友進場觀賞,描述戀情從發生到結束的起伏過程,當然著重的是分手前激烈的爭吵與報復行為。我們看著兩人從一見鍾情式的相戀,到共同生活後產生的磨擦,累積已久的情緒因一件小事頃刻間爆發,而至不可收拾的情況。
相愛容易相處難,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與生長環境的男女,因相愛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原本是件甜蜜的事。但生活領域裡有了他人,個人的好惡、習慣、起居行為就不免會影響到他人。當愛情隨時間漸漸變淡,原本不在意的互相影響慢慢變成干擾,容忍也轉化為忍耐,不知何時導火線一旦點燃,滿心的抱怨與憎惡如火山爆發的泥漿般四處奔流,無人得以阻擋,拯救這已近遲暮的愛情。
我想,如果是熱戀中的男女朋友一起觀看,不知是否會發生各幫一方說話,立場與意見不同而導致爭吵?或是反而有警世作用,避免陷入同樣的情形而小心奕奕地經營愛情?
Vince Vaughn飾演男方Gary,Jennifer Aniston飾演女方Brooke,雙方各有各的事業,也各有各的交友、嗜好、生活理念等不同的價值觀。當埋藏心底已久的炸彈引爆,雙方開始對任何屬於共同擁有的部份斤斤計較,報復與刻意敵對成為家常便飯,連雙方的家人朋友都被強迫加入戰局。其間也有試圖改善或拯救雙方關係的動作,如Brooke邀請Gary欣賞演出,或是Gary準備好晚餐邀請Brooke重溫舊夢,但都陰錯陽差地失敗,似乎分手已是不歸路,任何抵抗都是多餘。
平和分手是多麼困難的科目,愛恨本是一體兩面,分手時恨意滿滿,往往是不歡而散。當一切事過境遷,Gary和Brooke在街頭不期而遇,分手的藝術價值在此刻發揮得淋漓盡致。此生不能成為一對戀人,就做朋友吧!這是所有成熟的心靈必修的一門課。
出處: 祖魯影箴-「同床異夢」(The Break-Up)
「神鬼二勢力」(Bandidas)

Penelope Cruz和Salma Hayek兩大美女出擊,加上Luc Besson(盧貝松)的編劇,對觀眾來說在本片上映前就充滿了期待。兩位身材姣好的美女互飆演技,引人入勝的對手戲與風趣的對話,從頭到尾提供娛樂感十足的視聽享受。
時光設定在19世紀的墨西哥,美國一位銀行家挾其財大氣粗之勢,半暴力併購墨西哥銀行,並強迫以超低廉價格買下大筆土地,當地地主若有不服者一概被槍殺。Penelope Cruz飾演的Maria之父就這樣突然被殺,Maria隻身逃出生天。而Salma Hayek飾演的Sara家也好不到哪裡去,Sara剛從歐洲留學回來之際,其父在墨西哥擁有多家銀行,在與美國銀行家交易時竟不明原因暴斃,死無對證的結果是所有家產均歸他人名下,Sara變成一無所有只能在外流浪。這對難姐難妹一則走頭無路,一則為了復仇,同時搶劫Sara之父開設的一家銀行,而擦出友誼之火。
本片賣點在於兩位美女的對手戲,她們剛開始互相不服氣,互相打鬥,即使一直到片尾還是這番個性,卻是不打不相識。各有各的優缺點,身手一樣矯健,終於決定共同合作,合作的項目竟是搶遍墨西哥所有銀行,免得被美國人獨佔市場後,墨西哥人只有任人宰割的命運。這個理由雖然不成立,不過戲便是戲,她們很快成為家喻戶曉的江洋大盜,美國財主務除之而後快。
片中洋溢墨西哥緩慢的生活步調,連打鬥都是。西部牛仔讓女人來當,視覺與聽覺感受自然不同,許多打鬥場面加入喜劇成份,試圖塑造女子式柔中帶剛的對戰風格。這種具備喜感的西部動作片,混入嚴肅與詼諧的兩面對比,有一定的娛樂效果。Maria和Sara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成長過程,塑造完全相異的個性,卻為同一目的而奮鬥,同樣是應用對比式的劇情表現。這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片「末路狂花」,該片兩位女主角是身不由己走上不歸路,像狂徒末路般結束自己的生命,以死亡抗議無法伸張的正義;本片兩位女主角卻是正義的化身,幫助墨西哥人免於被剝削的命運。
最近又出現一些西部電影,提醒觀眾回味西部荒野間獨特的自然景觀與人文特色,我想是值得探索的題裁。兩位女主角迥異的個性與風格,各有各的支持者,憑添幾分特色,是本片最重要的賣點所在。
出處: 祖魯影箴-「神鬼二勢力」(Bandidas)
「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Fateless)

匈牙利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Imre Kertesz,生平發表的第一部小說改編製作。Imre Kertesz本人小時候是居住在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大戰末期進入納粹集中營,一年後終於因戰爭結束而離開。這部小說的主角是一位15歲猶太少年Gyorgy Koves在集中營的經歷,被視為作者本人少年時期的悲慘寫照。
最近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部跟納粹有關的電影,也許戰後滿一甲子,正是人們反省能量最強的時候吧?這位Gyorgy沒有堅強的意志,或許還曾對納粹建立的集中營有某種期待性幻想,直到父親也被徵召入營,家族人士顯現擔心受怕的危機心態,家中重擔轉落在Gyorgy身上,才讓他感到一絲風雨欲來的詭譎氣氛。
Gyorgy進入集中營,卻是那樣地突然。在一次上工搭公車的途中,遭到臨檢,因為身著代表猶太人的六角黃星衣服而被留置,從此隨波逐流,開始沒有明天的悲慘生活。
他看遍周遭人們的悲慘命運,有的被毒打,有的被毒氣殺死,有的受傷長瘡而死,還要忍受饑餓與口渴。Gyorgy並沒有因此激發出逃離集中營的勇氣,他像是沒有個性的機器,只是默默承受,每日在饑渴邊緣求生存,從不抗拒甚麼。外表看不出他有任何盡速離開集中營的慾望,只看見一個被折磨殆盡的靈魂,毫無目的地遊盪在生與死的分界線上。
全片色調是一貫的土黃色色調,像所有描述納粹暴虐的電影一般,似乎人們面對這樣的色調,心中自然浮現與黃土相關的辛苦勞力工作,心情迅速跌到谷底,也呼應本片所呈現的氛圍。
令人驚訝的不是集中營生活的悲慘狀況,而是當大戰結束Gyorgy回到家鄉,與親人面對的情形,強烈的疏離感,向觀眾襲來。會有這樣的安排,可能是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歷劫歸來的Gyorgy,似乎沒有受到親人的期盼,父親已死於集中營,繼母改嫁,親母住在別處。其他親戚則殷切地詢問集中營的慘狀,比對於傳聞中的情況,似乎目的只在印證各自的看法罷了。沒有人真正關心他的心靈,他只能獨自面對自己,離開集中營的空虛脆弱,進入另一個孤獨的世界。沒有人能夠幫助他,在這個世界上他只能靠自己。別忘了,當時他還只是個16歲的少年。
命運是甚麼?人們可以擅自決定他人的命運嗎?當納粹的仇恨猶太心態成為真正執行的政策,一群人決定了另一群人的未來,對那另一群人來說,這算是命運的安排或是上天的旨意嗎?不解,只盼這樣的「命運塑造」能夠在地球上永遠絕跡。
出處: 祖魯影箴-「非關命運」(Sorstalanság; Fateless)
「英法情人」(Head in the Clouds)

本片獲得2005年加拿大金尼獎(Genie Awards)四個獎項,雖然都不是跟角色相關的大獎,但多少證明了本片在製作上屬於水準之作。導演John Duigan一直想製作一部以大戰為背景的愛情史詩,這類型的電影有一定族群的觀眾支持,也能展現劇情的浩瀚偉大,影響較為久遠。這次找來影后Charlize Theron、Penelope Cruz和男主角Stuart Townsend擔綱演出一部巨著,讓喜愛文藝愛情片的觀眾有了新的體驗。
感人的愛情常常發生在極端的環境裡,戰爭常是令一群人身不由己的重大事件,不論人們支持該戰爭本身與否,仍無法免於它迅速且巨大地改變現狀的影響。歐洲地狹但民族與國家數目多,異國戀情常有,但在1920年政治紛擾的時代裡,卻得擔負各種政治觀點相異與敵對的風險。
本片大部份的場景在巴黎,介於一、二次世界大戰的法國,巴黎剛承受過異族鐵騎的短暫摧殘,卻迅速在藝術文化上復甦而佔有最重要的地位。以藝術之都自居的巴黎,反應法國乃至當時大多數的歐洲人,不願也不想再次發生大戰的心態。當時歐洲各國政府對德國納粹的姑息,正是這種心態的具體表現。身為英法混血的法國女孩Gilda Besse,一心只想在攝影藝術上展現成就,而普遍性的厭戰心態反應在她身上,就是對政治的異常冷漠。
Charlize Theron的熱情奔放,演活了片中的靈魂人物Gilda Besse,她才華出眾又擅長交際,不論身在何處都是群眾注目的焦點。她的專屬模特兒Mia,Penelope Cruz飾演,剛好是充滿異國風味的西班牙人,和Gilda同住的誘因下,和Gilda譜出一段曖昧的同性情誼。接著Guy從倫敦來到巴黎和Gilda舊情復燃,一時之間三人共處一室感覺有些微妙,不過身處多元化觀點並存的巴黎,倒也相安無事。
戰爭爆發,瞬間改變這一切。先上場的是西班牙內戰,Mia和有著政治使命感的Guy因理念相同,相偕離開巴黎投入西班牙內戰。兩人在西班牙開啟一段短暫的情誼,終止於Mia的身亡。接著二戰爆發,巴黎迅速被德軍佔領,Guy奉命潛入巴黎進行地下工作,再度有機會和Gilda相逢。不過這次的相逢並不怎麼光彩,因為Gilda竟然和德軍將領在一起,這抵觸了Guy的政治理念,也為兩人的未來投下不可預知的變數。
愛他就是投其所好,結果讓大家感動。看似法奸的Gilda,有著無法為人知的秘密目的,連Guy都必須隱瞞。究竟Gilda是因為愛國心的驅使而這麼做,還是由於深愛Guy,終於做和Guy認同的理念相符的事,也許並不重要了。烽火兒女的勇敢表現,愛情是最偉大的驅動者。
三個人,三種個性,在動盪的時代裡都有各自的舞台。三人都擁有豐富的愛,礙於環境無法任意表達,只能各以各的方式展現,以各的方式接受。時代讓這三個人聚在一起,也讓他們離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只有好好把握在一起的時刻,創造永難忘懷的深刻回憶。
出處: 祖魯影箴-「英法情人」(Head in the Clou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