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5-30

「霓裳情挑」(Gia)

這不是以電影形式發行的影片,而是HBO在1998年自製的電視節目,可算是老片子了。端看片名,就知是一部人物傳記式電影,主角由後來因本片在金球獎得獎的Angelina Jolie擔綱,從頭到尾眼光都離不開她,是本片成敗的關鍵。

有 了欣賞許多傳記式電影的經驗,在觀看前應有一個認知:不論編導如何務求符合事實,努力達到盡善盡美,包括人物個性、穿著品味、生活環境、相關角色間的應對 進退等,都完成了絕對嚴謹的考據;但為了達到電影的基本戲劇效果,在某些事件或未有史實加以聯貫的部份,必須增減些許主觀的內容,以成就全片的娛樂與教育 意義性質。在我們欣賞傳紀電影時,如果你是想藉著電影瞭解主角的一生,可以相信事情的大致發展如同劇情所示,但人物細節與情緒起伏則只能自行體會聯貫,不 能盡信。

本片描述的人物是美國1960年代迅速成名又迅速頹敗的名模-Gia Marie Carangi的傳奇一生。最近號稱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的竄紅,使得大家不免對模特兒的工作與生活情況產生興趣。Gia的出名在當時美國的模特兒界是相當 罕見的,因為Gia的外型不同於當時流行的金髮碧眼主流,竟以棕髮棕眼的型態抓住絕大多數人們的目光。18歲迅速掘起的她,敢於作各種超乎常人的嘗試,不 斷地成為各種時尚雜誌的封面女郎。名利雙收之後,卻如同小說故事般發生了生命轉折,不幸地染上吸毒惡習。吸毒剛開始對Gia而言,原本只是在忙碌工作的壓 力下,一個疏解身體放鬆心理的方法,但越陷越深並為大眾所知後,立刻使Gia成為人們遺棄的物品,迅速頹敗。悲劇尚未結束,命運讓Gia因注射針頭的不潔 而感染到AIDS,使她成為美國史上第一個染上AIDS的白種女人,也註定年輕短暫的生命將在26歲終結。在那個年代,AIDS尚未被大眾所認知,人們對 於AIDS病患總是另眼相待,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謠傳一定做了甚麼天地不容的惡事,才會遭受天譴般的傳染病。就算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我想也差不了太多。

片 中著墨於感情世界頗多,我想這是電影的習慣,觀眾喜歡看愛來愛去的鏡頭。雙性戀者的Gia,更鍾情於女朋友Linda,Linda也因此與男朋友分開。現 在的電影在描述同性戀的感情世界時,似乎有一個共同情況,就是會將同性間的情誼,表現地比通常的男女異性戀之間更真、更深、更美,也許這是試圖讓觀眾相 信,別小看同性戀者的感情,往往比我們熟悉的異性戀要更為高尚、更為真誠、更值得信任;似乎對目前社會或八卦新聞雜誌常出現的外遇、劈腿事件頻傳表達諷刺 之意。不過我想兩者應該是相當的,異性戀會發生的許多事件,除了正常生育小孩外,同性戀同樣會有,只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瞭解同性戀的世界,容易產生好奇、幻 想與誤解罷了。本片中Gia與Linda的情感,始於Gia隻身到New York發展,終於Gia確定染上AIDS後,從頭到尾一氣聯貫,令人鼻酸。

Angelina Jolie在本片的演技精綻,將Gia演得活靈活現,得獎實至名歸。不過或許這種類似主題的劇情我們已經熟悉,全片沒有令我感到意外的劇情發展,因此欣賞 中途感到有些許無趣。Gia是在不久前實際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這樣的人物傳記缺乏傳奇與想像空間,劇情當然無法超出事實過多,也就容易稍顯沉悶。我們 應把重點放在主角的演技上,欣賞Angelina Jolie揣摩Gia個性的一面,並思考「個性定命運」一詞是如何地展現於Gia傳奇而短暫的一生風華。

出處: 祖魯影箴-「霓裳情挑」(Gia)

2004-05-26

「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中描述一種情況的專有名詞,原意是初值一個非常微小的誤差,在後續計算過程中此誤差不斷回餽累積,造成最後結果的巨大變動名之。 看本片前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理論描述如何能拍成電影?結果令我有點失望,原來本片只是將蝴蝶效應本身的意義作為故事發展的邏輯根據罷了。全片不斷地重覆 「主角 Evan有特殊能力能回到過去改變作法(即改變初值),看看這種改變影響事情後續發展的結果如何」的故事邏輯,最後Evan終於找到了一個會有完美結局的 改變,作為劇尾。

平心而論,本片雖屬科幻性質,但所應用到的科學理論很少。為了讓Evan可以回到過去執行某項改變,編劇安排 Evan長大後具特殊能力,能靠閱讀自己小時候日記的方式來回到過去,並在經歷某些事件時有意地改換不同的作法,劇情的主軸便在各種不同的事態發展上展 開,這讓我聯想到以前在「牛頓雜誌」所讀到的「平行宇宙理論」。平行宇宙理論認為宇宙的發展並非單線,而是無窮多線同時進行,每一條線到一個階段(以階段 來看可幫助瞭解),又產生無窮多個分支繼續同時進行,如此以往。在這個理論下,我們現在這個宇宙的情況只是無窮多線中的某一條線而已。而各個發展的分支之 間,可以以蟲洞來穿梭其間。因此理論上,像 Evan這樣回到過去改變初值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也許朗讀日記,恰好是進入蟲洞進行時空旅行的竅門所在,我們可以這樣替編劇解釋。

片 中的一個分支,是造成Evan失去雙臂的結果,很具衝擊性,這讓我當場進行一個設想,假如我是失去雙臂的Evan,但身邊所有的親友都會有最好的下場,那 麼我願不願意保留這樣的結果?還是會盡力找回日記急於回到過去以便改變現狀?畢竟我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私心,失去雙臂這樣的衝擊太大,我想我還是會盡力 把雙臂找回來。

就像所有的喜劇片一般,Evan在不斷地Try and Error後,終於找到了一組最好的初值改變,讓Evan與Kayleigh有情人終成眷屬。本片雖然在科學理論上的根據稍嫌不足,但在劇情的連接上相當緊湊,扣人心弦,娛樂效果十足。

出處: 祖魯影箴-「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2004-05-24

「神秘河流」(Mystic River)

一直到片末的工作人員名單,才知導演是柯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很驚訝他導出如此低氣壓、充滿懸疑詭弔氣氛的電影。對懸疑劇而言,觀影者常有的問題在於,若有部份關鍵性劇情因閃神未注意或錯失掉,看完後在心裡就會存在一些未解的疑問。本片從頭到尾一氣呵成,不可錯失任何鏡頭,否則會前後不連貫。雖然如此,我仍舊不清楚片名為「神秘河流」的原因。

全 片由三個主角Jimmy、Dave及Sean小時候在家前巷口一起玩曲棍球展開,遇上戀童癖歹徒帶走Dave後,經歷四天不人道待遇,逃出生天。從此在 Dave心目中,留下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傷痕,這個傷痕重重影響著他以後的生活。25年後,三個人各有各的家庭與生活,但卻因為一件命案,把三個人的命運又 緊緊地綁在一起。這個命案的死者,是Jimmy的女兒Katie,而命案發生的同時,Dave又在外發生不願告人的打鬥,雙手沾滿血跡回家,造成其妻認為 是Dave犯下的命案。由於命案剛好由當刑警的Sean及其搭檔Whitey偵辦,從此展開一連串辦案過程,其間Dave經歷被懷疑、被指控,到真相大 白,卻被Jimmy私刑處決的悲慘命運。而Sean必須跳脫私人情誼,避免因私害公的情緒影響辦案公正。Jimmy痛失愛女,並曾遭陷坐監,愛恨情仇交 加,而因私心誤判兇手,誤殺Dave。全片就在Dave是否是兇手,Dave及Jimmy不為人知的過往,及真正兇手是誰的懸疑中進行著。

本 片為Dennis Lehane原著改編,真佩服編劇的功力,能夠把人性的細微處毫無遺漏地展現。如果仔細觀看,當Dave之妻口頭對Dave表達懷疑,而Dave仍不知情 地說明當時重要的事不應是他是否打死了那個搶匪,而是Katie的命案時,我就確定兇手不是Dave。因為以人性而言,若Katie命案是Dave所犯 下,Dave不會這麼不避諱地跟其妻談論,Dave一定會避免主動談論到,這是人性的細微面。可惜的是,其妻不但不相信他,最後還帶著小孩離開他, Dave所扮演的是一個完全的悲劇性人物。Jimmy由Sean Penn演出,果然演技一流,失去愛女的哀傷演得令人動容,不過這個哀傷的心反而影響了他的判斷。Jimmy是黑社會老大的身份,在聽到Dave之妻的無 心告白後,竟認定Dave是兇手,私刑審問Dave,並迫其承認作案,以換取生命。正由於Dave小時候被侵害的心理陰影,竟違心承認,希望能藉此逃離苦 難,就像小時候趁機逃離戀童癖歹徒的控制那樣。結果當然是與虎謀皮,自取滅亡。Sean則盡量公事公辦,但在某些細微處仍看得出他的私心作祟,比如在審問 Katie男友Brendan時,那種咄咄逼人希望Brendan自承作案,以證明Dave清白之情況是一例。

儘管我仔細看完每個細 節,仍有幾點問題遺留心中。一、Sean離婚六個月神秘的前妻,最後又與Sean破鏡重圓,這事件對本片故事主幹發展的意義為何?二、Brendan的啞 巴弟弟因為喜歡Brendan,或不希望Brendan離家而槍殺Katie,似乎有點牽強。三、接近劇終時,Sean與 Jimmy對話的那一段,似乎說明Sean知道Dave已被Jimmy所殺,但又不拘捕Jimmy,直到遊行時Sean用手對Jimmy比槍擊姿勢,這說 明甚麼?四、遊行時Dave之妻一方面呼叫其兒,一方面又似乎有些驚慌,此為何意?

以Dave被誤解的事件來看,我們應當學到教訓, 這世界充滿許多邏輯上看似合理但無直接證據的事情,我們必須避免因先入為主的觀念而產生錯誤的判斷,這叫武斷。巧合往往是造成誤判的主因,而偏偏巧合的機 會很多,要自我警惕。另外,夫妻之間的基礎是互信,不論發生何事,應當互相信任,若不信任的話那問題是當初為何要結婚?Dave最後因為想經由「說謊」承 認犯案來尋求逃離困境,終至被害,也許在告訴我們,任何情況下,誠實都是上策。

本片有一個很巧妙的安排,破案的關鍵在Katie命案 發生當時的報案電話裡就透露了,Katie屍體與汽車事故地點在不同位置,但發現汽車的報案人竟然知道駕駛者是「Her」不是「Him」,這點出了關鍵。 觀眾早就收到報案電話全文,也知道死者離汽車有段距離,但大概沒有人會想到這個關鍵,因為觀眾的思緒是被電影情節帶著走的,緊密的劇情,環環相扣的事件, 我們很自然地跟隨著。就帶領觀眾思路進行的方向而言,本片可說相當成功,值得欣賞。

出處: 祖魯影箴-「神秘河流」(Mystic River)

2004-05-21

「從A到A+」(Good to Great)讀後感

最近好不容易在忙碌的工作中,擠出了些許空閒,才有機會把已經買了很久的書「從A到A+」飛快地讀完。看到這本書的前言,就知道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 研究報告書,作者Collins原本是Stanford企管研究所教授,離開後回到故鄉,成立研究室,建立了一個研究計畫,自組研究團隊,以六年時間完成這一個史無前例的艱巨計畫。這本書,就是研究結果之精髓。

也許是理工科出身所致,一直以為只有理工科才會有嚴謹的實驗與研究;我驚於 在經濟管理的領域裡,也能以如此嚴謹的科學方式,設定好目標進行鉅細靡遺且曠日費時的研究。本書的內容,是以美國500家成功的企業為對象,從中篩選出 11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並探討其所以能變成卓越企業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為了客觀公正,有「對照公司」之設置,便於比較分析箇中原因。

其實整本報告的結論在第一章已批露,「從優秀到卓越」企業的發展過程,有下列六個要點:

一、 第五級領導 二、 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甚麼 三、 面對殘酷的現實,但絕不喪失信心 四、 刺蝟原則 五、 強調紀律的文化 六、 以科技為加速器

這六個要點,由包含整個觀念架構的「飛輪」觀念包圍著,使得企業在一段時間的厚植實力後,通過起飛的臨界點快速成長為卓越企業,再到基業長青的目標。

對於領導能力,書中區分為五個等級,我思忖著如果我目前是一個領導者,我該屬於何種等級。

第一級、有高度才幹的個人。能運用個人才華、知識、技能和良好的工作習慣,產生有建設性的貢獻。

第二級、有所貢獻的團隊成員。能貢獻個人能力,努力達成團隊目標,並在團體中與他人合作。

第三級、勝任愉快的經理人。能組織人力和資源,有效率而有效能地追求預先設定的目標。

第四級、有效能的領導者。激發下屬熱情追求清楚而動人的願景和更高的績效標準。

第五級、第五級領導人。藉由謙虛的個性和專業的堅持,建立起持久的卓越績效。

摸 摸頭想一想,也許自己只有第三級領導的程度。第五級領導所具備的特質,的確值得我們學習。宅心仁厚,但意志堅強;謙沖為懷,但勇敢無畏。第五級領導者有個 特質,就是從不居功,往往認為計畫的成功是由於身邊有很多優秀同事的緣故。對於專業的堅持,卻不含糊,可說是完美主義者。

窗子與鏡 子,是書中一個獨到的見解。好的領導人在事業成功時,就像從窗子看出去,看到的都是別人的努力,只推說是自己運氣好,有那麼多優秀人才來幫忙。遇到困境或 失敗時,則像拿一面鏡子自我省思,檢討自己的缺失與錯誤的決策,並要求自己改正後重新站起來。這點我覺得屬於個人性格的成份較多,不容易從學習中培養。

第 二個要點,先找對人,再決定要做甚麼,與現在一般公司的觀念相反。通常我們都是先決定好計畫目標,再一個蘿蔔一個坑地找人填進去。但Collins的研究 顯示,先找對人,或把合適的人才留下來,把不合適的剃除,再由這些適才適所的人決定公司或計畫未來的方向,就算是處於困難與挫折的環境下,由於對的人的努 力,也能找到一條明路,度過困境。這個觀念,個人覺得要好好記住,作為日後的參考。

作者引用了一個寓言,衍生了一個自訂的名詞-刺蝟 原則。以狐狸與刺蝟的對比來比喻,狐狸非常狡猾,每天想東想西,想盡各種方法不斷地嘗試要吃掉刺蝟;但刺蝟卻一點都不擔心害怕,因為不論狐狸有多少方法, 牠只要遇到狐狸時把全身的刺伸出去,狐狸就無計可施了。刺蝟之所以成功,是因為牠只專注一件事,而且這件事是別的動物所無法學習的。對「從優秀到卓越」的 企業而言,也具有這個特質,就是只專注在技術上能獨步市場無人出其右的產品或領域,而不投入無法成為市場第一的領域中。為了使公司的刺蝟原則顯現,有三個 圓圈作交集以釐清之:一、在哪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的水準?二、經濟引擎主要靠甚麼來驅動?三、對何種事業充滿熱情?這可幫助公司決定出專注拿手的領域, 並在此領域中獨步市場。

在企業具備六個要點後,就像「飛輪」的概念一般,剛開始為了推動飛輪,必須用很大的力量,而飛輪只慢慢開始轉 動,此時為企業厚植實力的階段。但在過了一個起飛的臨界點,就像飛輪已越轉越快,快到一定程度後只需要一點力就能快速轉動,甚至因慣性作用而主動地帶動推 他的手,此時即為快速起飛階段,從優秀變成卓越的過程。相反的,有些對照公司的表現是,不斷地想跳過厚植實力的階段,採用激烈或翻天覆地的改革,或企圖透 過併購其他公司,想一躍變成卓越,但政策往往反反覆覆,陷入不斷嘗試各種捷徑的模式中,此為命運環路的結果,與飛輪模式背道而馳。

其 實對於管理類書籍而言,我一直抱持保留態度,因為我懷疑書中所述的原則與理論,是否能具體地應用在實務上。譬如,在甚麼情況下,算是做到了「面對殘酷的現 實,但絕不喪失信心」這一點呢?此外,如果公司目前並不優秀,那麼可以依據報告中所述的方式,確實做到後達到優秀並進而成為卓越嗎?另外還有一個根本的問 題,就是我為甚麼要讓公司變成卓越?難道我不能讓公司維持一定程度的優秀就好嗎?或者只維持優秀的程度是無法基業長青的?在書的後記裡研究小組針對某些問 題提出解答,但我仍有後續疑問。無論如何,這本書是近年來少見以熟稔的筆觸,對一個符合科學標準嚴謹確實的研究計畫結果,作完整報告的經典佳作,值得細 讀,並思所應用。

出處: 祖魯影箴-「從A到A+」(Good to Great)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