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蝴蝶效應是混沌理論中描述一種情況的專有名詞,原意是初值一個非常微小的誤差,在後續計算過程中此誤差不斷回餽累積,造成最後結果的巨大變動名之。 看本片前我一直在想,這樣的理論描述如何能拍成電影?結果令我有點失望,原來本片只是將蝴蝶效應本身的意義作為故事發展的邏輯根據罷了。全片不斷地重覆 「主角 Evan有特殊能力能回到過去改變作法(即改變初值),看看這種改變影響事情後續發展的結果如何」的故事邏輯,最後Evan終於找到了一個會有完美結局的 改變,作為劇尾。
平心而論,本片雖屬科幻性質,但所應用到的科學理論很少。為了讓Evan可以回到過去執行某項改變,編劇安排 Evan長大後具特殊能力,能靠閱讀自己小時候日記的方式來回到過去,並在經歷某些事件時有意地改換不同的作法,劇情的主軸便在各種不同的事態發展上展 開,這讓我聯想到以前在「牛頓雜誌」所讀到的「平行宇宙理論」。平行宇宙理論認為宇宙的發展並非單線,而是無窮多線同時進行,每一條線到一個階段(以階段 來看可幫助瞭解),又產生無窮多個分支繼續同時進行,如此以往。在這個理論下,我們現在這個宇宙的情況只是無窮多線中的某一條線而已。而各個發展的分支之 間,可以以蟲洞來穿梭其間。因此理論上,像 Evan這樣回到過去改變初值並不是完全不可能發生的,也許朗讀日記,恰好是進入蟲洞進行時空旅行的竅門所在,我們可以這樣替編劇解釋。
片 中的一個分支,是造成Evan失去雙臂的結果,很具衝擊性,這讓我當場進行一個設想,假如我是失去雙臂的Evan,但身邊所有的親友都會有最好的下場,那 麼我願不願意保留這樣的結果?還是會盡力找回日記急於回到過去以便改變現狀?畢竟我不是聖人,不可能沒有私心,失去雙臂這樣的衝擊太大,我想我還是會盡力 把雙臂找回來。
就像所有的喜劇片一般,Evan在不斷地Try and Error後,終於找到了一組最好的初值改變,讓Evan與Kayleigh有情人終成眷屬。本片雖然在科學理論上的根據稍嫌不足,但在劇情的連接上相當緊湊,扣人心弦,娛樂效果十足。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