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白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

乍看之下猜得到是小成本小製作的獨立片廠出品,卻因獨特的劇情而獲得矚目。將臆想和實際做巧妙的結合,小說的內容影響現實主角的人生,主角的主觀意識回頭影響作家對小說內容的安排,虛幻與實際並存,難以區分。
像主角Harold在生活上如此規律的人物,大概只存在於小說中。每次刷牙刷了幾下,走路到公車站走了幾步路,每日按「錶」操課從不違背,對數字敏感度與準確性高,這已非一般人。小說能夠鉅細靡遺地描寫一個人,Emma Thompson所飾演的作家Karen Eiffel詳細地描述人物細節,讓讀者進入Harold的生活環境,原是很好的寫作手法。只是不知何故,Harold聽得到耳邊有一個女人的聲音,同步地敘述他生活上的一舉一動,包括心裡所思考的內容,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Harold原本不以為意,直到有一天他聽到耳邊的敘述者說出,他即將面臨死亡!
絕大多數小說是虛構的,如果地球上茫茫人海中真的存在小說所描述的那些人物與環境,這該是作者心中暗自期盼的吧?只是小說終會有結局,但現實則從不間斷,若有結局的話常是以主角殞沒做終。Karen以前的作品全是主角死去,這次也沒有例外的理由,Harold得知後自然驚恐萬分。
Harold只能求助大學的文學教授Jules Hilbert,希望能找出正在寫他的故事的作家,但Harold這樣奇特的情況要讓一個大學教授相信是很難的事。而Karen有截稿的時間壓力,正快速思索著該如何讓書中主角死亡。詼諧的是當Karen完稿後,將手稿交給Hilbert教授,Hilbert以同是文學家的眼光看完Karen的初稿,竟驚乎這將是Karen的成名作,主角這樣的死亡是完美無暇,反過來勸Harold犧牲自己。哈!在文學家眼中,成就一個登峰造極的大師級作品,比一個人的生命來得重要多了。
Harold的努力不懈,終於換回自己的生命;Karen也找到讓自己作品不以主角死亡為結局的方式,使得寫作的觸角更寬廣更多元化。像Harold這樣,自身的命運掌控在他人手裡,那種不踏實的惶恐心理,我想體會最為深刻。自己的命運,還是自己掌握,最好。
出處: 祖魯影箴-口白人生 (Stranger Than Fiction)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