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1

「烏賊與鯨」「親情難捨」(The Squid and the Whale)

獲得獨立精神獎入圍的「烏賊與鯨」,以DVD發行於台灣,翻譯成「親情難捨」,大概著眼於原片名可能令一般租片民眾一頭霧水,故改名之。本片據說是導演Noah Baumbach年少時期的寫照,探討一個父母離異家庭下的青少年,該如何和父母雙方相互調適,渡過漫長的成長期。

初見片名,很難想像內容為何。烏賊和鯨魚都是海中大型動物,這裡說的兩者是片中大兒子Walt小時候跟母親在博物館看到的立體模型,模型展現鯨魚和烏賊纏鬥的情況。當然這裡指的烏賊是深海中體積大型的那一種,通常纏鬥的結果是鯨魚得勝而吃掉烏賊,但也吞食得很困難。

父親Bernard是才華洋溢卻鬱鬱不得志的作家,只能在大學教授維生。其妻Joan原本非作家,婚後卻發現有寫作天才而出書,名氣蓋過Bernard,這讓Bernard感到無法接受,從此嫉妒心便在夫妻之間發酵,終至不可收拾。當然兩人的離異不會只因為這項原因,太太的外遇成了先生最好的藉口,離婚無可避免,但正值青少年時期的兩個兒子WaltFrank,只得在分開的雙方住所輪流居住,直到成人。大的Walt從小崇拜父親的文筆,站在父親這邊;小的Frank則喜歡跟媽媽住在一起,站在母親這邊。選邊站的孩子們,成了破碎家庭的犧牲品。

烏賊和鯨魚,是否因互相嫉妒而打架,以生態上來看當然不是。海中蛟龍由誰當,既生瑜何生亮的情結,在人們的想像中兩者只有拼到你死我活才罷休!嫉妒心的破壞力,可見一斑。

父母親爭執的癥結,又豈是孩子們可以瞭解的。讓孩子們介入大人的風暴,多少影響日後的人格養成,我想導演本身一定印象深刻,才會在成名後選擇以自己親身經歷為題材,活生生地刻畫當時父母親的爭吵、兄弟之間意見不合、和結交異性朋友、青少年性成熟的怪誕行為等各種情況。畢竟單親家庭對兒女而言,缺了那麼一大塊要如何補足,恐怕是很大的問題,足以影響一生。

末了Walt對父親的崇拜,在撞見父親和同居女學生的曖昧行為,及父母爭吵的對話之中,開始崩潰。他再度回到博物館看著烏賊與鯨的纏鬥畫面,心中無限感慨。電影結尾有點令人措手不及,我想人生的道路漫長無際,本來就沒有一個「結局」,生活還是要繼續下去。即使Walt對父親失望,父親還是父親,母親仍是母親,兩人離異也是事實,他和弟弟Frank仍必須展開自己的前途。

夢想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做為註腳。

出處: 祖魯影箴-「烏賊與鯨」「親情難捨」(The Squid and the Whale)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