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獵人」(Le Dernier Trappeur)

本片不算劇情片,因為片中人物都是本人親自演出,但也不是紀錄片。導演以紀錄的方式,拍攝他們日常生活的片段和一些事件,從這些事件中,讓觀眾瞭解到他們堅持這種生活方式背後的意義,和承擔的風險。與其說Norman Winther是地球上最後一位以誘捕為生的獵人,毋寧說他是位自然哲學家,深悟生物和大自然互動的道理。他認為獵捕的準則在於足夠就好,而不需貪心。人類吃下獵物的意義在於吸收生命,才能延續生命。只是現代人的通病就是貪心,難以滿足,要求的永遠比實際需要的還多。
哈士奇是白色世界中重要的動物,地位如同駱駝之於沙漠,犛牛之於西藏高原般,人狗共生相依為命。當Norman Winther差點喪命於冰湖,卻讓一隻被視為無用的哈士奇解救,狗的善解人意發揮了作用,人與狗的感情,象徵著自然萬物互相依存的道理。自然界自有一套存續法則,不予以破壞就能生生不息。人也是大自然組成份子之一,當盡綿薄之力參與循環,而非過度耗用和破壞。在Norman Winther的認知裡,不必接受傳統書本教育,而能從生活中領悟生命存在的意義,說他是自然哲學家,再適合也不過。
本片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節奏像一首交響詩般穩重而明亮,適合觀眾靜靜地欣賞,同時多予思考。談生態保育的議題多如牛毛,何妨透過一位堅持傳統生活方式的獵者,看看這個世界,再回頭思考我們能做甚麼,才有益於我們所生存的地球?
出處: 祖魯影箴-「最後的獵人」(Le Dernier Trappeur)
0 Comments:
張貼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