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5

髮膠明星夢 (Hairspray)

別看劇情有些老套,髮膠明星夢在好萊塢舞台可是大受歡迎的歌舞劇,最早由John Waters在1988年出品,這次Adam Shankman重新製作,結合眾多當代明星,期使觀眾有耳目一新之感。

最受矚目的,就屬John Travolta反串胖媽,及尚沒沒無聞的Nikki Blonsky扮演的小胖妹Tracy Turnblad,還有久未出現的Michelle Pfeiffer飾演驕傲到令人有些討厭的節目導播Velma von Tussle。歌舞片以配合劇情發展的歌曲與舞蹈構成,歌舞本身就是重點,劇情在有限時間裡一般都不太複雜。本片時代背景定在六十年代的 Baltimore,看來那個年代種族歧視仍相當嚴重,黑人白人住在不同區域,也不能一起跳舞,否則被視為不合體統。高中生小胖妹Tracy愛唱愛跳,幻想有一天能登上舞台,和心目中的白馬王子Link一起演出。不過母親告訴她,舞台是不適合胖子出現的地方。

全片出現的歌曲都相當耐聽,聽久了身體也不由自主跟著旋律動起來。歡樂熱鬧的氣氛環繞,沒有冷場,對觀眾而言是很好的聲光饗宴。當然勵志片總是有好的結局,不論出身如何,大膽朝向夢想邁進就有達成的一天。髮膠小姐由黑人小朋友Little Inez拿到,令人有些驚訝,這表示Tracy開創了當地黑人白人的大融合,種族界線消冺於無形。以廿一世紀的今天來看種族問題,仍有其可取之處。

出處: 祖魯影箴-髮膠明星夢 (Hairspray)

標籤: ,

2007-12-21

美滿人生 (Singapore Dreaming)

你的期望裡,何謂幸福?對美滿人生的定義為何?認為自己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算不算美滿?很有趣的,對最後一個問題大部份的人都會說「不」。我們總是不滿意現狀,心裡總有更好的期望,即使有幸達到期望後又衍生新的期望,因此只有極少人認為自己人生美滿。

本片新加坡出品,卻有濃厚的台灣在地味,多半來自不時出現的台灣民謠「望春風」,以及片中老媽一口標準的台語(福建話)。新加坡由於歷史與地理因素,介於 佛教與回教國家之間,又被西方統治過,人民來自四面八方,使用語言種類較多。官方語言是英語,但聽起來是「新加坡式英語」(Singlish),有些土 氣,但講英語的似乎社會階級較高。

這個家庭成員甚麼語言都有,但懂福建話的老媽不懂英語,懂英語的姐夫又對普通話不熟,溝通本身就是問題。不過這家的組成像極了台灣一般家庭的縮影,老爸工 作薪水不高,只能每周買彩期望中大獎;姐姐的成績較好,但卻只被期望早點進入職場嫁個老公;姐夫從軍中退伍後無一技之長,只能拉保險卻業績難堪;弟弟從小 成績差,但因為是家中獨子集父母寵愛於一身,老爸籌錢供他赴美留學,卻沒有拿到文憑就回新加坡;弟弟女友借大筆錢給弟弟當出國費用,期望學成歸國後風光結 婚,卻不知所託非人。這一家人住在政府供給的組屋中,期盼有一天能輝煌騰達。

每個人對未來都帶著不同的期望,但每個人都犧牲了小時候的夢想。老爸果真中了兩百萬彩,他們一家人的人生要開始幸福了嗎?

有運卻無命消受。老媽在驚訝中回憶著,婚前是個愛唱歌的女孩,哪知婚後變成只會煮飯、煮涼茶的封閉黃臉婆。姐夫在被老婆罵「Loser」後,才驚覺從前喜 歡音樂的過往,怎麼現在全放棄了。被寵壞的弟弟,還是只會買名車、買名牌西裝,到處伸手要錢。他們的人生並沒有變好,反而多了彼此間的猜疑與紛爭。

何謂美滿人生?絕不是家財萬貫、物質不虞匱乏。如果一味把財富當目標,八成當背負著不滿走入棺材。不完美的人生是身為人的通則,知福、惜福才能成就人生的美滿。

出處: 祖魯影箴-美滿人生 (Singapore Dreaming)

標籤: , ,

2007-12-20

跟蹤大明星 (Interview)

狗仔們對名人隱私的威脅,身為當事人總是恨得咬牙切齒,但又不能不和媒體打交道。本片像是名人對八卦媒體記者的怒吼,在若虛若實的氣氛下狠狠將了記者一軍,對侵犯隱私的媒體發洩積蓄已久的不滿。

全片塑造了一個詭異的敵我氛圍,焦點著重在一個成名女明星Katya和一個職場失意記者Pierre Peders身上。Pierre奉派要完成一篇Katya的專訪,雙方首次見面因Pierre的漫不經心而瀕臨破裂,卻因命運的安排使得Pierre得以 進入Katya住所進行更深入的訪談。Pierre無意間在Katya的筆電中看到足以成為明日頭條的日記內容,不禁想依此新聞扭轉職場頹勢。雙方在情慾與私心的交替中持續這般非正式的訪談,風平浪靜的外表掩飾著爾虞我詐的內在世界。

如同前面提到的,這是公眾人物對八卦媒體記者的反擊,結果自然是明星的勝利,因為Pierre看到的日記只是Katya新片中的劇本片段。當Katya發現Pierre偷看筆電內私有檔案時非常生氣,憤怒之餘決定將計就計,讓Pierre為自己取得的假獨家新聞興奮不已,此關鍵處讓雙方由勢均力敵的爭戰,轉為Katya漸佔上風。而這樣的結果不到電影最後一刻,不會真相大白,這是導演Steve Buscemi最拿手的戲碼,也吊足觀眾胃口。我個人喜歡這種型態的片子,不知你喜歡否?

出處: 祖魯影箴-跟蹤大明星 (Interview)

標籤: ,

2007-12-19

珍愛來臨 (Becoming Jane)

Jane Austen這位十九世紀初英國女大作家,她的作品不斷被搬上大小銀幕展演,包括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愛瑪等。不過這次是以她本人為主角,描述她生命中唯一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也暗示這是她之所以終身未婚,最後成為家喻戶曉大作家Jane的關鍵過程。

演出Jane本人,演出者當然是兢兢業業,深怕模仿不了她的神韻與個性。Anne Hathaway在「穿著Prada的惡魔」裡以時尚的裝扮令人眼睛為之一亮,在本片卻立即轉為古典優雅的淑女,我想演出評價在上映前不免感到擔心。不過 看到Jane恰到好處的神情,對Lefroy不可一世高傲態度的凜然回應,這些疑慮終於一掃而空。

十九世紀男尊女卑的英國社會,女子被賦予的責任在本質上和東方社會沒甚麼不同,嫁個好丈夫、在家負責打掃、做飯、針線等活兒,婚姻本身還被父母期望能為家 中財政提供幫助。Jane的姐姐嫁為人婦後,父母把目光集中到Jane,依傳統方式為她找了自認相配的金龜婿Wisley,但Jane卻看不起他,反而對 突然闖入生活、無禮而自大的Lefroy產生情愫。

被反對的愛情更值得追求。她和Lefroy雖然兩情相悅,卻被雙方家長反對。甚至還有一封莫名其妙的黑函,指稱Jane已為人婦,讓原已不被祝福的戀情雪上加霜。兩人最後決定私奔,逃離禁錮的環境,到另一個沒有人認識的地方重新生活。但Jane無意間體驗到,他倆的結合竟會影響那麼多人,內心的愧疚將成為 一輩子揮之不去的重擔,終於在關鍵時刻退縮了,一切回到原點。Lefroy接受長輩安排走入婚姻,按部就班成為律師;Jane則致力於寫作,以匿名方式發 表了幾部著作,終身未婚。

我不清楚Jane是否真有過這麼刻骨銘心的愛情,加油添醋讓過程更戲劇化我想是免不了,不過內涵抓到了。若沒有強烈情感的體驗,又怎麼寫出震憾人心的巨著?她對複雜人際間的刻畫能如此細膩,想必有敏銳過人的觀察力,本片透露著些許端倪。

出處: 祖魯影箴-珍愛來臨 (Becoming Jane)

標籤: , ,

2007-09-19

電影情人夢 (Rainbow Song)

大學是青少年轉大人的時刻,是許多人情竇初開的地方。擁有各式各樣的社團讓學生一展長才,也提供有同樣興趣的同學們交友的機會,過來人都清楚,那是一個滋養愛情的好處所。

雖是愛情的溫床,但卻不是人人都可以輕易配對成功。上野樹里扮演的佐藤葵醉心於拍攝電影,中性化的打扮方便工作,也多少阻擋了愛神的劍。同校的岸田智也 (市原隼人飾)暗戀佐藤葵打工的同事,兩人自此相識,那天天空出現了美麗的水平彩虹。佐藤葵計畫拍攝短片「世界末日」,邀請智也擔任男主角,從此兩人在電影社一起活動。

兩人漸漸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只是難以跨越朋友的界線,雖然葵其實偷偷喜歡智也,但因為兩人實在太好了,智也連喜歡誰都告訴葵,還拜託葵幫他寫情書。在 這樣曖昧的情況下,葵幫他寫了文情並茂的情書,幫他追其他女孩。也因為微妙情感的作祟,「世界末日」短片一幕兩人接吻的鏡頭,葵故意用借位加咬的方式演出了接吻。也有正面的表現,像葵總是在智也背後用雙手推他一把,看起來是惡作劇,但明眼人都知這是特殊情感的表現。儘管如此,直到兩人畢業各奔東西,這份情感仍舊深藏兩人心底,未曾揭露。

這份情感,成就了葵心中寂寞的感覺。她決定赴美繼續追求電影夢,讓這份未定的情感隨波逐流。待智也再度在天空看到水平彩虹,發了簡訊給遠在美國的葵,卻等不到回訊,因為彩虹的不詳之兆應驗了,葵的班機失事,這份情感只能永留心中。回想一下,我們是否也曾遇過類似的事?生命中是否也曾錯過一份真情?或無心辜 負別人的好意?不是每件事都有補償的機會,有些是一旦錯過就不再有。突然一首歌在我心中迴響,是劉若英的那首「後來」。

其實日文原名「虹之女神」很適合電影內容,但國內片商將之改為「電影情人夢」在台上映,明顯想向上野樹里另一部「交響情人夢」分一杯羹,不過在文字意義上勉強還說得過去,不會太離譜。日本電影近年來擅長描寫純愛,本片又是一代表作。

出處: 祖魯影箴-電影情人夢 (Rainbow Song)

2007-09-12

老娘說了算 (Because I Said So)

Diane Keaton的成熟魅力,在身為母親的嘮叨中展露無遺。Mandy Moore為了做個聽話的乖女兒,感情世界在母親面前毫無隱瞞,卻引來母親的過度關心。

愛護女兒之心,如何才能正確地表達,真的是一門學問。長大後的兒女常嫌父母嘮叨、管太多,理性上明知這是一種愛的表現,但情緒上常無法忍受。片中的母親Daphne,為了讓女兒Milly盡快走出失戀的傷痛,竟以自己名義上網徵友,徵的是女兒的男朋友,這點真是創舉。現在好像甚麼都離不開網路,連人際間的社交都移往虛擬世界進行。Daphne為了不讓女兒起反感,瞞著她安排巧遇白馬王子Jason的情節,卻和另外一位男人Johnny在真實世界中巧遇。Milly很自然和網路版及真實版男人同時交往,直到某日發現事情真相,Milly才漸漸了解自己真正之所愛。

網路的確讓許多事的機會增加不少,弔詭的是機會增加並不等同於選擇好、適合的可能性增加。Diane Keaton和Mandy Moore的對手戲,是本片最大的樂趣所在,看Diane Keaton如何展現身為母親的企盼,如何使手段達成目的;看Mandy Moore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和兩位新郎候選人交往,知道真相後如何處理與面對母親的過度關心。我想這些都值得觀眾借鏡。

出處: 祖魯影箴-老娘說了算 (Because I Sai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