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自衛隊1549」(戦国自衛隊1549)
原著改編,但原著是70年代的作品,因此改編得較為現代,加入科幻與人性素材,讓本片更符合現代科幻電影的呈現方式。時空旅行結合日本幕府時代的歷史,激發奇妙的想像空間。
時空謬論,常常被用來做為時空旅行的議題。在邏輯上時空旅行之所以不可行,在於無法解決時空謬論,也就是當某人「回到過去」的某個時間點,參與該時代的事件,有可能改變歷史,從而造成後來歷史發展不同,也就不一定會發生「回到過去」這件事。這前後矛盾的結果,使得邏輯上「回到過去」這件事是不可能發生的。但如本片這類的科幻片反其道思考,為了讓現代的一切正確存在,不小心改變的歷史必須被矯正回來,儘管矯正的方式仍是派人回到過去去執行,但務必讓當時某一階段的史實是符合原來歷史軌跡的。這樣的思考,其中盲點還是很多,不過這不是科學分析,只是娛樂事業,不必探究得如此深入。
德川家康、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這三個幕府時代的人物,大概是日本歷史最為人熟知的部份。現代的軍事武力回到那個時代,自然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不過也並非完全如此,沒有後勤補給,汽油遲早用光,子彈遲早用鑿,人員遲早傷亡殆盡。第一批到古代的隊伍,可能原本也懷著總有一天可以回到現代的想法,盡可能不傷害當時的人,但人員傷亡越來越多,終於不得不為自己的生存著想。求生存是所有生物的本能,沒有人自願死去,因此開始參與破壞歷史,隊長甚至取代了真正的織田信長,成為歷史的一部份。只是如此倒也罷了,隊長更建立現代兵工廠、煉油廠等,意圖大幅改變整個世界,建立自己的強大王朝。
第二批回到過去的自衛隊,負有重大任務,表面是要救回第一批人員,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將歷史導回正軌,避免現代世界的滅亡。為了達成真正的任務,必要時不得不「消滅」第一批人員,而實際上也真的用到了。這裡存在生物本能的無奈,兩年的時間不短,第一批人員為了求生存,勢必參與歷史,而現代化裝備與知識的優勢,使他們很快便取得權勢。享受權位所帶來的利益,又怎能輕易放手?對他們而言,把握當下才是最重要的,回到現代變回一文不名,誰都不願意。他們選擇放棄與現代的一切關聯與人際,在舊時代(對他們來說是全新時代)重塑這一切,因此並不在意現代世界是否毀滅,應該說,他們選擇創造屬於自己的全新世界。
這是人性赤裸的貪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很難歸咎是誰的錯。唯一的錯誤應是不該回到過去,去進行人性的試煉。最後的結果挺有趣的,假的織田信長被消滅,接著是豐臣秀吉的時代,而這批自衛隊也「不小心」協助了豐臣秀吉,使其依史實取得政權,歷史又回到原來的軌跡,現代世界免於滅亡危險。本片透過時空旅行對人性做深層探討,相信科技的發展,將使得未來圍繞科技、道德、和人性間的調適議題,越發顯得重要。
出處: 祖魯影箴-「戰國自衛隊1549」(戦国自衛隊1549)
「戰場上的小人球」(Äideistä Parhain; Mother of Mine)
人球,是避戰遠離家園來到瑞典的九歲小男孩Eero,他懷著孩童懵懂無知的天真,卻擁有最深刻的情感。他有兩個媽媽,先後對他都很重要,這情況卻不是他想要的,反而帶來更多痛苦。小小年紀的他無力選擇,只有隨波逐流。
二戰中芬蘭與蘇聯的戰爭,對遠在東亞的我們非常陌生。芬蘭不巧選擇站在軸心國那一方,隨著蘇聯對德戰事越來越順利,對芬蘭也越來越不利。也許最近是二戰結束60周年之故,一堆以二戰為背景的電影陸續出品,常見到描寫戰敗一方人民生活的痛苦,果真歷史是贏家的歷史,戰爭對人民而言沒有贏家。Eero的父親死於戰事,活生生映在Eero心中,期待與母親相依為命,卻被遠送中立國瑞典的家庭寄居。Eero對母親的愛,成了他在瑞典最深刻的痛。
本片將瑞典的風光拍得極美,雖然只是一個小山坡上的養鵝人家,地廣人稀的情景令人更易思鄉。剛到瑞典家庭的Eero並不受女主人歡迎,原來這位女主人曾有喪女的切膚之痛,新來的Eero並不符合她的期望。不過經過長久的相處後,這位瑞典媽媽漸漸視他如己出,Eero在無意間看到生母來信說要與德國情人遠赴德國,希望Eero留在瑞典長大後,對Eero而言,這是多麼大的打擊?一個自己朝思暮想的媽媽竟然不要他了,被自己所愛所思的人遺棄,是最痛苦的現實,何況他只是一個九歲的小男孩。
是的,感人的那一幕在戰爭結束,Eero終究要歸還給回心轉意的生母,但他早已和瑞典媽媽有著不可分離的親情,怎麼能再度心碎?好不容易在第二家鄉重建新的完整家庭,卻得再蒙受二次傷害。如果愛一旦付出,就會受傷害,那麼不輕易付出情感,該會是保護自己的最佳選擇吧?
60年後的Eero,回想起孩提種種,仍不免對生母不諒解。瑞典媽媽已逝,回到那個擁有溫馨記憶的小山坡,景物沒多大改變,只是人事已大不同。黑白畫面象徵Eero長大後對生母的心情,在瑞典的日子則是充滿色彩。我們能怪誰呢?戰爭帶來許多人世間的無奈,生存下去是人性唯一的路,也許充滿許多不平,但似乎沒有選擇餘地,也無法怪誰。戰後一甲子的省思,在於如何讓戰爭永遠絕跡,雖然目前看來仍是遙不可及的春秋大夢。
出處: 祖魯影箴-「戰場上的小人球」(Äideistä Parhain; Mother of Mine)
「麥田捕手的女孩」(The Good Girl)
本是2002年出品的電影,台灣卻直到日前才有機會上映。Jennifer Aniston飾演結婚不久的28歲女人Justine,日復一日平凡無奇的生活,和大老粗似的老公Phil共處屋簷下,這輩子似乎就這樣固定了。當新的戀情突然來臨,Justine是該選擇道德,還是選擇激情?
Justine是一個好女孩,至少個性上如此,這個從她初次面對Holden的追求,仍努力抗拒可以看出。大賣場的售貨員,標示著一份沒有前景的工作,每天除了吃飯時間互相聊聊八卦,只剩下下班後疲憊不堪的形體,無望而默默地回家。老公屬藍領階級,以水電工維生,朋友盡是老粗,家庭生活毫無情趣可言。面對如此絕望的人生,當自祤「麥田捕手」的同事Holden熱情出現,如同Justine這輩子最後的陽光,她陷於內心掙扎,終於頃刻間決定放手一搏,享受短暫逃離監獄的快感。就像傳說中搖頭丸的藥效,短暫、有限,卻有無比的快樂。
從來沒想過如此秘密的短暫解放,竟像星火撩原般一發不可收拾。「好女孩」的Justine,為了避免出軌的事被揭露,不得不和老公的朋友上床,好女孩很難再是好女孩了,錯事像骨牌般身不由己地連續發生,直到難以掩飾。懷孕,這項爆炸性消息,在被懷疑無法生育的老公聽起來,想相信又無法相信。這個孩子是誰的,也許連Justine都無法確定,這消息讓瘋狂不羈的Holden,起了相偕私奔的念頭。
出軌的錯如同撒旦之門一旦被開啟,就無法關閉。雪球越滾越大,直到無法隱藏。安分守己的Justine,從未想到只是一件「小錯」,竟然足以造成婚姻浩劫。自以為掩飾很好的秘密,原來大家早已知曉,在倉庫、在旅館,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躲藏。一個封閉的小鎮,人際關係儘管單純,卻隱匿不了甚麼。Justine當初只想暫時逃離沉悶的人生,卻陷入更複雜的世界。
在情緒塑造的處理上,本片讓人深深感受主角所處環境的沉悶無趣,以憐憫之情讓Justine的出軌行為變得合理化。一旦跨過門檻,解放的心卻無法即時收回,是人之常情,也該知所警惕。正常的婚姻應當有能力容忍一定程度的錯誤,只要回歸正途,相信仍能在同一道路上共同前進。
出處: 祖魯影箴-「麥田捕手的女孩」(The Good Girl)
「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前年小說熱賣的盛況,連我這個買書很少買小說的人都買了一本回家,也的確被書中劇情吸引,幾乎是一口氣廢寢忘食地看完。作者Dan Brown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把虛構的故事,建立在真實的事物上,讓讀者信以為真地追蹤故事情節。本片的新聞也吵得夠熱了,完全不需要宣傳,就有大批讀者期待電影版的出現,加上大卡司Tom Hanks飾演主角之一的Robert Langdon,大有一出手就篤定贏得高票房之勢。
知名度高有其天生包袱,樹大招風,觀眾期待較高,失望的機率相對上也較大。追尋真相的過程是本片劇情的重點,俊男美女的愛情在原著裡就付之闕如。原著可以用文字將現場狀況描述得鉅細彌遺,如同身處該處一般;Fache隊長緊迫盯人的追查、主業會Silas的堅貞信仰使他不擇手段找尋聖盃的下落、和Leigh Teabing爵士對聖盃的研究與強取豪奪,每一個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電影直接以影像呈現人物的特性,呈現千鈞一髮的危機效果,把讀者心中的想像化為實體,如果你喜歡原著小說,就不能錯過將小說內容現實化的媒體表現。
平心而論,電影的表現中規中矩,可以感覺到導演盡可能忠實呈現原著特色的用心。由於場景多是實際上存在的實景,如羅浮宮、達文西的畫作、聖母教堂等等,實景拍攝增加了故事的說服力。唯一的缺點,個人覺得謎語解開的過程處理得較為草率,這可能是非戰之罪。畢竟是電影,觀眾沒有充份的時間詳加思考,像「變位字謎」、「Fibonacci數列」這樣的謎題,若觀眾有機會自行用心思考一番,更能體會達文西密碼之所以廣受歡迎的原因。Robert Langdon與Sophie Neveu合作無間,互相補足對方忽略之處,因此在關鍵時刻總能解開謎團。所有的解謎部份是劇情往前進展的關鍵,也許多加著墨更能使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印象深刻。
作為一部以追查真相為主題的驚悚動作片,本片娛樂價值高,不論有無看過原著小說,都值得欣賞。後續創造的額外效益,帶動相關景點旅遊風潮,帶動宗教、歷史與藝術的探討興趣,都在持續發酵中。影響力如此之大,我想是作者Dan Brown當初始料未及的吧?
出處: 祖魯影箴-「達文西密碼」(The Da Vinci Code)
「2006靈犬萊西」(Lassie)
舊片重拍的溫馨小品「靈犬萊西」,那隻忠實的牧羊犬Lassie,千里迢迢回到主人身邊的故事。故事本身有點難以置信,狗對主人的忠實世人皆知,但跋涉1200公里路程還能找到回家的路,姑且當作童話一樁吧!
二次世界大戰開戰前夕的英國,經濟蕭條物資缺乏,社會階級明顯。Lassie這隻領悟力強的牧羊犬,不得不被原主人九歲的Joe的家人出售給一位公爵,以換取生活所需。但被關在公爵家的Lassie,每到傍晚Joe放學時刻,不斷逃離公爵家去迎接Joe,Joe與Lassie的感情溢於言表,但Lassie也因此受到管家Edward Hynes憤怒地虐待。直到公爵舉家搬到千里之外的蘇格蘭北方,Lassie也隨之遠離Joe所在的倫敦,眼看今世已無緣再回到Joe的家人身邊。
從蘇格蘭北方到英格蘭的倫敦,是何等漫長的距離,在冬天即將來臨的季節,一隻牧羊犬如何單靠四條腿,走過高山大河,躲過人類的欺凌;又如何能單憑第六感,找到回家的路徑?Lassie的狗性已被化為人性,懷著對Joe一家人強烈的思念,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許仍存在一絲希望,加上一點好運氣,這長達1200公里的路程也許並非一定不可能。不論如何,Lassie達到了,雖在到達目的地前不支倒下,還好努力沒有白費,終於被Joe發現而救回。
舊片重拍是否拍得更好我無法得知,因為沒有看過1943年出品的經典版本,不過本片在角色性格的塑造,和背景環境的建立上,讓人覺得非常真實,時間似乎被忠實地拉回從前。雖然個人對Lassie獨自長途跋涉回到倫敦的過程,感到不夠深刻,有些意猶未盡,但一旦確定目標就永不放棄的精神,才是本片真正要傳達的重點吧!
出處: 祖魯影箴-「2006靈犬萊西」(Lass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