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2-28

日劇「一公升的眼淚」(1リットルの涙)

「我能結婚嗎?」這句話一直在我心中迴繞。池內亞也花樣似的年華,像一個普通15歲少女一般,對未來的生活和戀情懷抱憧憬,卻被可怕的病魔奪走了一切。命運加諸在她身上的壓力,有如千斤頂之沉重,一個年華似水的少女,該如何承受得住?

原著是部日記式著作,書名同劇名,作者木藤亞也,本劇女主角即是當年木藤亞也的化身。亞也在罹患不治之症後將每日對抗病魔的心情寫成日記,最後集結出版,我們才得以透過本劇,體驗當時亞也十年的光陰中,支身對抗病魔的真實故事。

甚麼病這麼可怕,不但讓人年紀輕輕就發病,還折磨一個勇敢的少女長達十年?這種叫做「脊髓小腦萎縮症」(SCA)的遺傳性疾病,俗稱的「漸凍人」就是此病的患者,由於脊髓、小腦、腦幹等處的神經元漸漸萎縮死亡,脊髓與小腦掌控的各種重要行為也就慢慢無法進行。偏偏小腦脊髓都是非常重要的部份,掌控所有需協調性的基本行為,如吞嚥、說話、走路、舉手投足等,這些動作不能做了,連生活都有問題,人已不成為人。可怕的是患者的大腦卻完全正常,因此必須清楚地承受自己緩慢的惡化過程,直到死亡。這種病真是最殘忍的病症,目前尚無藥可醫,屬於不治之症。現在已知是患者某些基因排列重覆引發,也就是基因缺陷導致神經元萎縮死亡,而且基因可能遺傳給下一代,發病的臨床症狀都不太一樣。

「為甚麼是我?」沒有人能夠承受這麼殘忍的疾病,尤其對一個生命的美好時刻才剛要開始,人生的重要事件才要一一體驗的15歲少女而言,這樣的病實在太過沉重。劇中虛構了一位亞也的男同學麻生遥斗,透過遙斗的眼睛,看到亞也的可憐與悲哀,也體會到甚麼忙都幫不上的無助與無奈。透過遙斗的父親和東高學生的家長,看到一般人對亞也的觀感,也許心存憐憫,卻害怕牽連。透過亞也在東高的兩個好朋友,看到「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事實,雖友情與愛心滿溢,卻敵不過時間的磨難,終究舉白旗投降。透過亞也一家子的努力,看到家庭的可貴,每個成員都或多或少受到亞也的激勵,有人因此更加成熟了,有人因此更加堅強了,有人因此更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亞也以病患之姿,幫助許多人成長。

25歲去世,其中有10個年頭和病魔對抗,正該是人生最精彩的十年,令人不勝唏噓。澤尻惠理香飾演女主角池內亞也,稍微太美了點,增大了落差,正好賺取觀眾嘆息的眼淚。久未出現的藥師丸博子這次飾演亞也病發期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亞也的母親池内潮香,將一位母親對兒女的愛發揮到淋漓盡致。虛構的麻生遥斗由錦戸亮飾演,擔任劇中重要的角色,呈現亞也另一個情感世界。其他像亞也妹妹亞湖和其父的鬥嘴溝通方式,父親樂觀豁達的人生觀,是池內家組成的重要成份,值得細細體會。

流盡眼淚之餘,不禁要問,究竟上帝造人的目的為何?為何在造人之際又要施加這些殘忍的病痛?這樣的遺傳性病症,究竟何時才能有醫治的方案?無語。

2006-02-24

「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

這部不斷入圍得獎的名電影,讓人急於一窺究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李安導演如斯說,斷背山代表一個美好的意象,是人生魂縈夢繫之所在,期盼在那兒找回昔日美好時光。是的,斷背山的確存在你我心中。

兩個牛仔的同性之愛,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又是一部描述同志之愛的電影。同性戀題材近年被拍爛了,不論男同女同,曾是一個很好發揮的題材,卻因一窩蜂搶拍而令人生厭。不過本片雖以同志情誼為主軸,卻把時光往前挪移,在那個陽剛性重的牛仔時代裡,如此曖昧的情愫只能隱藏在層層覆蓋的社會包裹中,心照不宣。

帳篷共枕的那一場戲,讓幾乎要沉沉入睡的觀眾驚醒。EnnisJack如天雷勾動地火般的行為,稍感訝異,也許前面給予的線索太少。長期單獨在深山中共同生活,性需求無處發洩,幾乎讓人懷疑是被逼出來的同性愛。回到社會中又發揮正常的異性戀,分別結婚生子,只是斷背山的回憶,不論過了多少年仍舊深刻。我不敢直說他們是同性戀,只是斷背山的情誼讓他們感到真實的需求並獲得快樂,未來可預見的日子裡,只有兩人共同回到斷背山旁,才能再度找回那樣的快樂。直到生死分離,永生難忘。

Jack的去世,Ennis的痛苦不言可喻,卻還是只能隱藏心中。當他拜訪Jack雙親的家,在房間裡找到那件有點髒污的襯衫,像寶貝般抱在胸口不忍放手,我心中偷偷地哭泣,這種無奈和心酸,自Ennis的動作中強烈散發。在片尾前,場景帶到Ennis打開衣櫃,掛著兩人的襯衫以及一張斷背山照片,Ennis眼中泛著淚光,向Jack說話。我們看到深刻無比的情感,真正的山盟海誓,用一生的誓言來驗證無悔的愛。話不用多,一切盡在心中,卻深不見底。

Ennis的太太Alma雖然早已發現丈夫和Jack特殊的情誼,卻隱忍不能說出,那是個同志愛尚未被認可的年代,一切只存在陰暗的角落。我雖然不甚瞭解那種感受,但仍深深動容於忠實而長久之情。心中閃過一個念頭,也許因為他們久久見一次面,才能保存那份情感到天長地久。得不到,才懂得珍惜。

2006-02-20

「疑雲殺機」(The Constant Gardener)

非洲,遙遠而陌生的地方,貧窮、饑餓、疾病、荒蕪是我們心中的印象。畢竟曾在十八世紀淪為帝國主義競相瓜分的殖民戰場,雖然大多數地區已相繼獨立建國,不過原宗主國(英、法等國)的影響力仍大,現在則藉由聯合國進行各種人道救援任務,包括食物、醫療等。商業掛帥的西方國家,在提供協助之餘,全然是真心誠意的嗎?

這部入圍美國劇作家公會改編劇本獎的「疑雲殺機」,原名直譯為「永遠的園丁」,以外國藥廠在非洲難民區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為背景,描述一個驚人秘密被挖掘揭露的故事。Rachel Weisz飾演的Tessa是一位富有正義感的女性革命人物,對所有不合公平正義的事有絕對的行動力去反抗,卻與行事溫文儒雅的英國外交事務官員Justin(Ralph Fiennes飾演)相戀而結婚。由於婚前約定好不要干涉對方工作,Tessa的所作所為身為先生的Justin並不瞭解。

兩人都互相深愛著對方,Tessa知道自己的工作可能招致危險,寧可不讓Justin知道;Justin就像一個細心照顧花園的園丁般,無時無刻呵護著Tessa,卻從不過問她在做甚麼事。直到Tessa在外被殺害,更由於和外遇對象一起遇害,而謠傳太太對他不忠。

溫文儒雅的園丁,面對愛妻死亡,又蒙上不忠的陰影,一股從心底發出渴望真相的力量,推動他著手開始追查,進行他從前未曾想要做過的事。

賺錢是資本主義社會結構下的基本行為,本片設定大型製藥廠KDHThree Bee公司,為了進行肺結核藥物的活體實驗,藉著提供非洲難民免費醫療之便,把人類當作實驗白老鼠,謀取大量利益,並踐踏人權。這麼大的陰謀,除了公司財團參與外,還牽扯上政府外交高層人員,是莫大的醜聞。Tessa鍥而不捨地挖出真相,卻遭殺人滅口。Justin拋棄工作追查愛妻的死因,等於繼續完成她生前的工作,讓這群披著羊皮的豺狼,在大庭廣眾下露出狐狸尾巴。深愛TessaJustin,只有用這種方式,才能表達對Tessa深切無比的愛。

以人為活體實驗的物種,在醫界本來就有許多限制,可惡的是利用非洲無知的難民,作為源源不絕又完全免費的實驗體,實在駭人聽聞。片中描述的可怕陰謀,希望只存在電影中,永遠不會成為現實。

2006-02-15

「證明我愛你」(Proof)

在一個甚麼都需要證明才算數的世界,偏偏有些重要的東西是很難證明的!

數學是由公理與一連串嚴格緊密的證明所建構起來,像Robert(Anthony Hopkins飾演)這樣年輕就成名的數學家,終其一生沉浸在嚴密的邏輯世界中,到晚年卻被診斷患有精神疾病,直到去世。天才與瘋子之別,是否只有一線之隔?

信任是人際間最寶貴的東西,但卻很難去證明。信任像厚紙片堆起來的大樓,要建立它很困難,毀壞它卻是輕而易舉。當Catherine(Gwyneth Paltrow飾演)驚覺前晚才一起纏綿的Hal(Jake Gyllenhaal飾演)竟不信任她,心中剛起步的愛情就此煙消雲散,憤怒取代一切。稍早當Robert教授去世時,Catherine也曾因不信任Hal而報警。信任,無法證明,更難以維護。

不信任的原因,多來自不瞭解。在研究室中Catherine懷疑Hal私自帶走其父Robert的筆記簿,原因在於CatherineHal的為人並不熟悉;而Catherine的神精質,讓周遭的人(包括Hal)懷疑是否遺傳了其父的疾病。本來甚麼事都沒有,卻因信任危機而生出恩怨。後Hal不認為數學論證是Catherine寫出的,原因也在於他不瞭解Catherine的數學天份,更不瞭解她與其父晚年一起生活的狀況,寧可選擇不信任。不瞭解,導致不信任;不過即使瞭解,也可能使信任轉為不信任,再次說明信任不可被論證的性質。

愛情可以證明嗎?恐怕也很難,不過愛情可以協助證明其他東西,或者協助查明真相。沒有愛情,Hal恐怕因認定那是Robert教授的筆跡,而使真相永遠埋藏。不過愛情和信任一樣,是難以建立卻易於毀壞的東西,必須小心呵護,才得以長存。

2006-02-14

「出竅情人」(Just Like Heaven)

浪漫愛情喜劇,一直有不錯的市場。男女朋友約會最常說要做甚麼?沒錯,看電影(不知道現在七八年級生是否還是這樣?)。現在電影院觀眾群裡,男女朋友還是佔有蠻大比例,浪漫愛情喜劇片內容既浪漫,又以圓滿結局收場(不然怎麼叫喜劇?),看完後心曠神怡,必能增加兩人情感,達到「約會」的目的。

不過因為劇情已有某種程度的限制,要拍到人人叫好也很困難。公認的金髮尤物Reese Witherspoon主演本片,說服力增加了許多。原著是一位法國作家,這是他的第一部小說作品,以跨陰陽兩界的情感交流為故事基礎,在觀眾和讀者內心產生陰界靈魂回到陽世與愛人結合的期盼下,完成圓滿結局,讓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不是科幻片,Reese Witherspoon飾演的工作狂女醫師Elizabeth,是為何在車禍昏迷時能夠靈魂出竅,又為何只有David(Mark Ruffalo飾演)可以看見她,不需要合理解釋。又為何只有在真正瀕死的那一煞那,靈魂才能與肉體結合,並突然甦醒,也不必說明。當然片中都給了某種答案,前者可以說是緣份吧,ElizabethDavid生前原本就是預定的相親對象,只是Elizabeth臨時發生車禍而取消;後者在於David那笨拙的人工呼吸,類似愛的一吻,把Elizabeth從鬼門關救了回來。編劇把所有的未知關鍵,都丟給緣份與愛。既是未知領域,想像空間無限,誰說緣份與愛不能造就奇蹟?

Elizabeth甦醒後的結尾有些短促,稍有草率之感。不過靈魂與肉體結合後忘記出竅時的一切事情,立意良好,因觀眾正期待著該如何讓Elizabeth記起這一切。完美大結局,不免有些老套,不過觀眾喜歡看,不是嗎?

2006-02-12

「吮指少年」(Thumbsucker)

青春期的青少年,正處於小孩邁向成年的尷尬地帶,也可以說他們兩邊都不是。不但父母親不曉得他們在想甚麼、在做甚麼,即使他們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思考行為的根據為何。這是一個讓父母煩惱,自己感到頭大的怪異時期。

正值17歲的Justin,是個偶爾仍有吮指習慣的高中學生,有人說吮指是忘不了嬰兒時期吸吮媽媽乳房的記憶,被視為長不大的行為。在學校表現忸怩,在辯論隊裡少有表現,在心儀的女孩面前缺乏自信,似乎甚麼都做不好。擔心的父母送他到醫院治療,想不到治療效果奇佳,Justin變得充滿自信,在辯論賽屢戰屢勝的鋒頭健兒。父母看到他長大了,卻不免擔心似乎矯正過了頭,變成過動兒。矛盾的年紀,尷尬的場合,他們正摸索著相處之道。

甚麼叫做正常?青春期的高中生,一方面想跟成人一樣,一方面又想要不同;害怕自己跟人家差異太大,被視為不正常的怪胎。其實以生物學來看,人的行為不應有「不正常」,社會制定「正常」標準的目的,只是為了便於管理,便於建立社會共同生活。17歲的青少年對未來、對學業、對女孩都充滿未知的幻想,心中總藏有期待。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歷這段人生道路,不論是風光走過還是平凡度過,總能回想到一些不太恰當的舉止,但有多少人記得到現在,多半已風消雲散。那時的「正常」和「怪胎」,只是人生必經階段罷了,誰會在意?

55屆柏林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由飾演Justin17歲黑馬男星Lou Taylor Pucci獲得,掩蓋片中身為牙醫的Keanu Reeves的光芒。常當救世主的Keanu Reeves這次只為了救Justin,嘗試以催眠方式改掉他吮指的習慣。只是想幫助Justin的他,其實對自己的未來也感到迷惑,在這點上他和一個吮指少年並沒有不同。再度的,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和大家一樣的正常」,或「和大家不同的怪胎」,因為即使身為牙醫、身為父母、身為吸大麻的女孩,都是怪胎,也都是正常人。Justin充份明瞭這一點的那一刻,是他蛻變成長的開始。你呢?我呢?

2006-02-11

「漫長的週末(中譯)」(The Long Weekend)

一部關於性與工作的加拿大電影。年輕的親兄弟Ed WaxmanCooper個性南轅北轍,在各有目的下共同度過一個周末假期,在誤打誤撞間完成周末目標的小品故事。

由於主角Ed(Brendan Fehr飾演)是一位喜愛動態錄影的職場新手,許多拍攝動物性交與各種意外發生的短片被搜集起來,在本片各個橋段短暫播放,象徵Ed仍未放棄學生時期對攝影的愛好。這些短暫片段的內容其實都蠻奇特辛辣的,有異獸交、動物自慰、人類誤擊生殖器、車禍實錄、意外發生等,還好每次都只出現一兩秒,觀眾在感到不舒服前就停止,還不至於覺得噁心。不過可確認的,並不適宜年紀輕的人欣賞。

廣告公司工作的Ed面臨被裁員的危機,周末過後如能提出能留住保險業客戶的創意點子,就能保住工作並獲得晉升。他的弟弟,花花公子型的Cooper(Chris Klein飾演)可不這麼想,Cooper希望在周末時把Ed從懷念前女友的深淵中解救出來,以Ed和女人做愛為目標。Cooper一心想用他的方式幫助Ed,但Ed的目標卻是得想出保住工作的方法。這個周末,兩人各有目的,各懷鬼胎。

透過這部小品電影,我們看到西方男女的眾生相,性愛解放和矜持的對抗。此刻沒有合適對象在旁,其實不必強求,只是時間問題罷了。芸芸眾生,命運(或稱緣份)會選擇對的時刻,將合適的對象帶到你的身邊。

「傲慢與偏見」(Pride & Prejudice)

兩世紀前的英國作家Jane Austen,其膾炙人口的小說包含「理性與感性」、「傲慢與偏見」、「艾瑪」等至今仍為人稱頌,其中以「傲慢與偏見」最有名,筆者記得在國中時期即抱著中譯本,一字一句地啃完全書,雖然當時並不瞭解其中的精髓。文學名著再度開拍,找來長相與氣質都符合書中人物的明星,讓觀眾在短短兩小時中,再次品味英國上流社會風情和男女主角浪漫的愛情故事。

Keira Knightley飾演的靈魂人物,Bennet家族二女兒Elizabeth,是個聰明、頑皮、有主見、堅持原則的女孩。把她放在Bennet家,跟其他四個姊妹比起來顯得有些不同,因為母親不斷灌輸這群女兒的觀念是,找個多金、有地位的男人結婚是女人最終極的目標,但Elizabeth卻不這麼認為。Keira Knightley輪廓分明的外型,和鏗鏘有力的談吐,正好詮釋Elizabeth獨特的個性。

外表冷酷的Darcy先生,由Matthew Macfadyen,一位英國名演員主演。這號人物是一位家財萬貫,常為朋友慷慨解囊,卻因不擅交際,而易予人高傲自大的印象。ElizabethDarcy在見面之初話不投機,尤其故事中以Elizabeth的角度來看,Darcy是一個令人生厭的傢伙,因家裡多金又長得俊美,而看不起貧窮的其他貴族。「即使舞會中男士不足,有許多女士沒有舞伴,他也不願跟任何人跳舞」這是Elizabeth對他的第一印象。這個印象構成了初步偏見,加上後來看似彬彬有禮的Wickham詆毀Darcy的一面之詞;以及Darcy自承阻止了Elizabeth親姊JaneBingley先生的愛情(這當然是一個誤解)ElizabethDarcy的偏見,到達了最高峰。

ElizabethDarcy,看似毫不登對的兩端,其實個性上有關鍵的共通點,這項共通處使得兩人刻意保持距離,卻又慢慢彼此拉進。不擅與人接觸,不喜講話,經濟背景又剛好是高度富裕,在一個初次見面的陌生人眼裡,容易產生驕傲的聯想;此時若聽聞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心中的成見便自然導引到「都是他的錯」方向上,而產生更大的偏見。Darcy暗自喜歡Elizabeth,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告白後,卻發現她對他的誤解竟如此深,終於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做法是否不恰當。

主軸圍繞著ElizabethDarcy,周邊人物仍有完整的描述,值得欣賞。如Elizabeth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典型,Bennet先生對於太太庸俗的想法,無法改變,只有消極抵制,私下支持Elizabeth的作法。那段Bennet太太請先生追到湖邊說服Elizabeth嫁給銅臭滿天的Collins一幕,真是令人莞爾一笑。JaneBingley先生的愛情,走過高潮與低潮,是完美結合的典型。因Bennet家沒有男丁而得以繼承財產的Collins先生,急於尋求女性結婚的無禮表現,和急於將自己推入社交圈的不當行為,讓人一睹充滿銅臭的嘴臉。Wickham外表俊俏,看起來忠厚老實,後來卻露出狐狸尾巴,做了讓Bennet家族蒙羞的壞事,知人知面不知心,狠狠地讓Elizabeth上了意外的一課。Darcy的阿姨Catherine de Bourg夫人,典型的富人貴族,輕視貧窮者,門第觀念深入,計畫將自己女兒嫁給Darcy,高姿態專程警告Elizabeth不得妄想,卻反而促成DarcyElizabeth的結合。這位扮黑臉的人物,反而是跨階級愛情重要的催化劑。

這部著作傳頌近兩百年,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透過舊作重拍,一次又一次的改編,配合時代的運轉,永不褪色。傲慢與偏見,是個性的特徵,普遍存在社會人際之間,這是原著所以廣泛流傳的原因,也當自我警惕,去除虛構的偏見與無意的傲慢,讓人際關係更為圓滑融洽。

2006-02-08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這是C. S. Lewis一系列以納尼亞為名的奇幻小說之第一部,拜近年來奇幻電影當道之賜,終於由迪士尼搬上大銀幕。納尼亞傳奇系列小說好評已久,曾被製作成電視卡通,還被拍成迷你影集呈現給大眾,現在終於有了電影版本,而且口碑評價不錯,也為迪士尼因動畫作品票房每下愈況的情形,打了一劑強心針。

C. S. Lewis所建構的納尼亞奇幻世界,是一個時間橫跨兩千多年,土地包含好幾個王國的廣大世界。相傳納尼亞王國在獅王Aslan的歌聲見證下誕生,首都定於Cair Paravel。在納尼亞世界兩千多年的存亡期間,王國曾有三次淪陷,第一次是白女巫(White Witch)的入侵統治,將王國變成永遠寒冬的冰雪世界,一百年後被四名人類的小孩(亞當夏娃的後代)Peter等人擊敗;第二次是來自西方Telmar人的入侵,三百年後才由AslanPeter等人再度出現而光復;第三次是強悍的Calormen王國入侵,爆發最後一戰,納尼亞世界末日來臨。毫無疑問的,本片描述第一次淪陷後,誤闖納尼亞的亞當夏娃之子,與Aslan共同擊敗白女巫的故事。

時間概念在納尼亞與人類世界間差異很大,人類時間經過一秒,納尼亞時間已過好幾天。因此這些從人類世界進入納尼亞的小孩,儘管在納尼亞經歷許多事,耗用許多時間,但一回到人類世界會發現根本只是一瞬間的時刻,可忽略不計。此外,人類在納尼亞世界裡相對上顯得力量較大,因此即使是小孩也能夠與納尼亞眾生物平起平坐,甚至打敗敵手。當然如果是人類的成人將更顯得無敵,不過故事設定成人無法經過特殊方式進入納尼亞世界,我們可以說這是由於成人已缺乏孩子們童話式的幻想能力,因此只能留在現實的人類世界裡。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奇幻文學巨著的讀者群設定為孩子們,也以孩子為主角,在幻想天地裡展現天馬行空任意翱翔的創意。

PeterSusanEdmund和年紀最小的Lucy,各人個性相異,雖然他們在納尼亞中顯得能力高,但因懦弱、膽怯、懷疑、嫉妒、自私等人類個性弱點,讓白女巫得以進行離間,使得力量互相抵消無法團結,甚至心生不戰而逃的投降心態。Aslan的出現發揮了整合效用,讓一盤散沙的孩子們建立共識,才能團結一心擊退敵人。以此觀之,Aslan的存在是成敗關鍵,人類只是空有體力卻心靈脆弱的生物罷了,茲為借鏡。

聽說未來還會繼續籌拍納尼亞系列的其他著作,讓我們拭目以待!

2006-02-01

「諜對諜」(Syriana)

這部台灣翻譯成「諜對諜」的政治懸疑片,由最近大出鋒頭的George Clooney和Matt Damon擔綱演出。看得出編導Stephen Gaghan在編劇上所下的工夫,據說遠赴中東各國親訪相關人士,瞭解風土民情,讓本片上到國王下到油田工人,能一五一十地反應真實情況。本片的劇情過於複雜,觀眾最好事先做功課,否則對於短時間出現那麼多面向與場景,恐怕一時之間難以瞭解。 近代工業革命以降,石油一躍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天然資源。對西方世界而言,很不巧的是,世界大半石油產於中東一帶,但中東卻是回教徒控制的地區,和以基督教為基礎的西方世界為敵已經千餘年。近幾世紀來西方國家強勢,主導世界政經發展,回教國家成為僅次於非洲的弱勢國家,還好,她們擁有石油。 中東一帶在十九世紀相繼成為英法的殖民地,石油探勘與開採也淪入英法,及後來強盛的美國人手裡。有遠見的觀察家早已預測未來國家的強弱將決定於該國能掌握多少能源,甚至可能發生能源爭奪戰。石油漸漸枯竭,近一年多來全世界石油價格飆漲,像一個預測已久的事實終於發生了。能源爭奪戰其實早已悄悄開打,只是目前有能力打這場戰爭的國家尚少,因此被隱藏在冠冕堂皇的藉口之下。 片中一句話說得好,「當人口佔世界百分之五的國家,卻擁有佔世界一半以上的軍事預算,就已經不具說服力了。」二戰結束後西方國家藉以色列建國展開對阿拉伯回教國家的壓榨,武力處於絕對弱勢的回教基本教義派只有暢議恐怖攻擊以為對抗。蘇聯垮台讓美國成為世界獨強,911恐怖攻擊震驚歐美,美國藉此得以師出有名,以消除恐怖組織之名,先侵略阿富汗打垮塔利班政權,後入侵伊拉克推翻海珊政權,以民主之名建立親美政府,其真正目的為何?在證實海珊並無生化武器後,其用心已昭然若揭。能源戰已經開打,只是目前除美國外尚無人有資格加入戰場。 George Clooney飾演的中情局資深情報員Bob,在即將退休前,還認為他這一生中為了美國和其他國家人民福祉與正義,也算鞠躬盡瘁。這次的行動是奉命暗殺一個阿拉伯國家的太子,卻在後續事件的抽絲剝繭下,驚覺原來他一直被美國政府在商業與政治利益考量下所利用,這一生的成就說穿了只是去完成政府對他國秘密進行的各種顛覆陰謀。在最後一次的行動中,差點喪命,卻才恍然大悟,實在是最殘酷的現實。儘管最後他試圖亡羊補牢,不過隻手難撐天,美國政府仍完成了可怕的陰謀,暗殺了有遠見與改革決心的該國太子,維護兩大石油公司的合併,攫取了廣大土地的石油開採權。 劇情複雜,各路人馬到齊,各懷各的鬼胎,從國王太子到油田工人,導演適當地表現各個階級在這個錯綜複雜事件中的角色,可讓外界對伊斯蘭世界多一些瞭解。能源戰還會繼續打下去,預測將越來越浮上抬面,誰是勝者,就是下一世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