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29

「陪我走到世界盡頭」(Monsieur Ibrahim et les fleurs du Coran)

Omar Sharif,這個老牌電影名星,在1965年「齊瓦哥醫生」一片給我深刻的印象,記得當我看齊瓦哥醫生的那個年代,這部片就算是老片了,更何況現在。時隔幾十年,1932年生,今年73歲的Omar Sharif,再度演出這部親情感人的「陪我走到世界盡頭」。

平心而言,本片對於親子間感情的著墨,並非以強烈為訴求。所見所聞盡是自然再不過的東西,當我們從片中得知1960年代的巴黎藍街,是一個髒亂的貧民住宅區,對區內發生的所有事件,也就見怪不怪了。阻街女郎當街拉客,公寓破舊不堪,居民失業者眾多,Momo這個猶太小孩,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偷竊情事也就稀鬆平常。何況他在一個破碎的單親家庭長大,父親的失敗直接或間接影響了他的價值觀。一個剛滿16歲的男孩,彼時的思想與行為,正足以影響他人生的道路。

Omar Sharif飾演的雜貨店老板Monsieur Ibrahim,是名虔誠的回教徒,滿腹從可蘭經學到的人生哲理,一點一滴地傳授給養子Momo。異教相觸,沒有衝突,對Momo而言,仍是一張涉世未深的白紙,未來有無限可能。可見人類的種族不能與信仰劃上等號,信仰之所以產生,是由於後天環境與風俗習慣所養成,而非天生。屬猶太信仰的Momo,漸漸從Monsieur的口中,體會到許多珍貴的人生哲理,這些哲理可是Monsieur一生經驗的累積成果。Momo並沒有排斥,因為Monsieur對他很好,在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上,兩人就像父子般毫無保留,甚至一般父子間的感情都比不上他們倆。

當Momo父親自殺身亡,毫無牽掛的他決定認Monsieur為父,兩人開著新買的汽車,一齊旅行到Monsieur的故鄉。這是死亡之旅嗎?不是,只是台譯片名已經暗示了結果。對一個離鄉背井多年的土耳其人來說,儘管巴黎藍街再怎麼髒亂,也比土耳其沙漠的生活來得容易些,但忘卻不了的是老友妻小的故鄉。濃濃的鄉愁,映照著深深的念妻之情,回到家鄉的那一刻,再也遮掩不住。Monsieur沒有預想到這趟歐陸之旅,竟是他人生的終點站。在人生即將終了之際,有了乖巧的Momo相伴,此時此刻,種族與信仰都不是障礙;對Momo而言,只恨相見太晚,沒有足夠的時間相處,享受真正的父子之情。

子承父業,在落魄的藍街上,有個像樣的雜貨店安身立命,算是不錯的。Momo與Monsieur的相處時間雖短,但卻影響其一生的價值觀。我佩服Monsieur的知足惜福,充滿了待人處世的人生智慧。回教世界對西方乃至東亞國家都有些陌生,存在因陌生而產生的莫名敵對心理,其實任何宗教能如此廣佈,必有其深奧合乎人性的哲理,這些哲理儘管以不同面目示人,如可蘭經、佛經、聖經等,敬拜的儀式也完全不同,但卻有相似的目標,意圖在心理面上讓人生過得更為安和平順。不是每個人都能出人頭地、闖一番大事業或賺很多錢,Momo學到的知足惜福,是一輩子受用無窮的。

2005-07-20

「小情人(港譯)」(My Girl)

回首小學時代,那個對男女之情感到好奇卻無法真正理解的年齡,在兩小無猜的純真之間,是否曾有過曖昧不明的小小對象?那是你我的小情人。本片迥異於好萊塢式電影,由泰國導演執導,在2003年出品,只是台灣一直沒有上映的機會。在看過此片深受感動後,深覺台灣未上映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本片帶領我們回味小時候的一切事物,包括女生玩的跳橡皮筋繩、扮家家酒,男生玩的吹橡皮筋、踢足球等,還有騎腳踏車、傳統電視機、人力車等等,這些剛好是筆者小時候的代表物品。編劇巧妙地製造些許衝突狀況,如阿捷與奈娜的父親都從事理髮業,卻互不相容,兩家之間還隔了一家雜貨店,這雜貨店老板卻是兩邊都難以討好。此外,阿捷的身份認同衝突,也難以被忽視。奈娜等一群女生常一起玩扮家家酒、跳繩,阿捷本該加入男生幫,玩男生該玩的遊戲,卻受到排擠,只好跟奈娜玩在一塊。但阿捷卻無時無刻想獲得男生幫的認同,因此故意剪斷奈娜的橡皮筋繩,同時也剪斷了他與奈娜的關係。

回想我小時候,聽到別的同學以譏笑的口吻說「男生愛女生」,心中也是一股莫名之火,好像當時覺得男女之情是很丟臉的事,所以當阿捷被同學說與奈娜是一對時,才會急於擺脫,特意與奈娜保持距離。女生總是比同年的男生早熟,奈娜對阿捷的微妙情愫,阿捷一直缺乏感受,直到阿捷用剪刀剪斷了一切,奈娜傷心欲絕地剪掉辮子,才讓阿捷因後悔而體會到奈娜在他心中的重要程度。

失去,總是最美好的。當奈娜一家人上了車,駛離舊家之際,阿捷與一團男生幫奮力追逐,有多少次近在咫尺的機會,但又有多少次的遠離,終究只能看著奈娜一家人漸漸變小、漸漸模糊。手中拿著想要還給奈娜賠罪的橡皮筋繩,卻再也無法送達,這個遺憾將永留心中,奈娜對他的不諒解,將永遠無法磨滅。

當然小朋友的仇恨是不會持續一輩子的,當年紀漸長,小時候的一切也漸行漸遠。當奈娜結婚時,新郎當然不會是阿捷,奈娜只是阿捷小時候的小情人,而且是盡在不言中的兩小無猜。當穿著婚紗的奈娜回過頭來,那個綁著兩個小辮子、兩頰通紅、常常微笑的面容,仍是記憶中永遠不變的奈娜。

我想,小時候的我也喜歡過女生,那種喜歡不像男女之情,只是成長過程的點綴。但由於那種純真的心,是長大後就失去的,因此更見珍貴。「小情人」一片,喚起了我們的童年,喚起了我們的回憶,在汲汲營營的現代社會競爭之餘,也許該停下腳步,試著找回那些曾經擁有卻失去已久的東西。

2005-07-19

「萬惡城市」(Sin City)

片名子標題「Frank Miller's Sin City」,明顯是對比於幾年前風行世界的電腦遊戲「Sid Meier's SimCity」。這部漫畫式的黑色暴力電影,登場人物眾多,都富含漫畫人物特性,可說將黑色暴力美學發揮到極致。

畢竟是漫畫改編,不要以一般平常的心態去欣賞。片中所陳述的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城市裡發生的事件,片中人物都不太容易死亡,可以中彈幾十發仍然生龍活虎,甚至全身只剩下一顆頭顱仍然可以談笑風生。所有打鬥動作都很殘忍,如刀插頭顱、槍擊陰部、狗啃活人等,如果沒有心理準備可能一時難以接受。分為三段故事,最後再連貫起來。在萬惡城市中,沒有任何人有好下場,這夠黑色了吧?

拍攝手法翻新,所有畫面以黑、白、灰等顏色為主,看不到真實世界的繽紛色彩,只有重點強調之處才會給予鮮豔的顏色,讓人多加注意。像極了繪畫手法,也加強了全片給人的黑暗感。在萬惡城市中,到處充滿了吸毒、殺人、仇恨、色情、鬥毆、賄賂等犯罪事實,卻是警察與正義勢力達不到的地方,每個人為了求生存,只有不斷地犯罪。暴力與色情,像吃飯一樣稀鬆平常,居民早已習慣。

看完這樣的電影,心中籠罩一股莫名的黑色氛圍,因為正義無法獲得伸張,罪惡之源仍舊逍遙法外,無力可治。轉頭想想,也許這才是現實社會的景況吧!

2005-07-12

「如果能再愛一次」(If Only)

將時空變換加入文藝愛情片中,新的元素擴展了劇情的廣度。一對戀人的愛情往往只有那麼一次,生死離別的事件更是沒有回頭的可能,但如果時空替換,多了一次重來的機會,你會怎麼做?當你可以後悔重來,是否會盡力趨吉避凶?

連兩部以時空轉移為關鍵的愛情電影,前片以車禍撞擊而造成不可預知的時間旅行,本片以怪異神秘的計程車司機為時間旅行的啟動者。英國男星Paul Nicholls飾演的Ian因工作冷落了女友Samantha,Samantha由美國女星Jennifer Love Hewitt飾演,Samantha負氣決定分手之餘,卻遇上死亡車禍,從此兩人應該生死永隔。Ian後悔莫及,在失去Samantha後才知道她的重要,才後悔沒有好好重視她的需要與情緒。比起來,他算是幸運的了,因為老天給予他再一次的機會,去珍惜與Samantha的感情。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你會怎麼做?如果重來的時間裡,所有發生過的事件都會再度發生,只是前後順序與細節有些不同,那麼將暗指Samantha的車禍喪生也將無可避免。怎麼辦?剛開始,Ian努力地將所有的事情都故意做得與原來不同,但在該發生的事情無一倖免後,Ian漸漸放棄了。後來,Ian終於決定好好珍惜剩下的半天時間,盡一切所能以行動愛著Samantha,甚至幫助她完成唱歌的心願。直到結束的那一刻到來,Ian選擇讓自己替代Samantha赴死…

人們總是輕忽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味羨慕他人的東西,所謂吃碗裡看碗外。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劣性,只有當失去以後,才體會從前獲得的幸福,但卻為時已晚。真實生活中,後悔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不可能再重來一次。也許我們該停下腳步仔細環顧四周,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人、事、物,知福惜福,才能無怨無悔地渡過短暫的一生。

「現在,很想見你」(いま、会いにゆきます)

日片真是「奇怪」,總有優秀的原著與編劇寫出傑出的劇本,是那樣地與眾不同、那樣的扯動觀眾的每一根神經。「現在,很想見你」,由市川拓司原著改編,蘊涵濃厚深沉的愛情與親情,在時空的幻化過程中,傳達一波又一波的感人故事。

人生僅有一次,而且,一個人在同一個時間點只存在於一個緒列中,如同單執行緒的程式般,無法同時進行兩個不同的選擇。竹內結子所飾演的澪,在撞擊的暈眩中,製造了一場與眾不同的機緣。她從20歲跳越到29歲,與未來的先生巧及兒子佑司相見,詭譎的是,她應該在28歲就因病去世了。對經歷喪妻之痛的巧而言,妻子死後一年依約於雨季來臨時出現,是鬼魅?是幻影?是精神病?或是奇蹟出現?

六周的雨季,給了這個家庭一次最珍貴的相聚。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存在的可貴;可悲的是,人們往往是先得而失,並且一去不復返,只有空留遺恨,抱憾終身這條路可走。可是對於巧和佑司來說,奇蹟似地失而復得,再怎樣也不能錯過,他們一家三口,每天都很認真地度過,每分每秒都要把握。只是雨季終歸有結束的一天,澪仍舊要回到屬於她的時代,痛苦的分離勢必再度經歷,是福?是禍?難以論斷。不過,至少讓巧有機會說出他想對澪說的話,不再徒增一生的遺憾,巧是多麼得感謝澪與他相識相愛,乃至結婚合組家庭。這句話,在澪去世前都來不及說出口。

只是一切都不是這樣,巧在澪的日記本裡尋獲了所有的解答。他倆本就互相傾慕,片中前段等於描述了巧的單戀之情,而日記呈現的是澪的單戀之感,相互印證神靈活現。直到澪因遭受撞擊跳越到未來後,才確定兩情本是相悅,何必徒費功夫。澪明知與巧在一起,她將會在28歲那年因病去世,但她仍願走這一遭。是屈服於宿命的安排?還是愛情力量的驅動?

在雨天的空屋中,去世一年的澪突然間依約出現在門旁,一時讓我搞不清是靈幻片還是愛情片。流暢的劇情起伏,使得越鋪陳到後段,會越驚嘆於編劇巧妙至極的安排,讓澪的「復活」成為全片最佳的絕妙神筆。時空變幻是本片的關鍵,但卻不顯突兀,好似澪的時空之旅已成眾所冀望,恨不得再多幾次,讓巧與佑司能在來年的雨季再度與澪相見。捫心自問,我們是否也暗自希望能有這樣的機緣,成就人生最哀悽卻又最美好的時空之戀?

2005-07-08

「戀戀真情(中譯)」(The Truth About Love)

測試情人的忠誠度,這個點子如何?如果測試的對象是自己的丈夫,是否更刺激?但問題是,如果測試結果不如預期,又當如何?

Sam Holbrook是一名成功的律師,他的太太Alice擔任護士的工作,這樣的組合令人稱羨。只是Alice一時的突發奇想,以匿名崇拜者的身份寄給自己的老公Sam,想證明老公的忠誠,卻扯出背後不可告人的真相。這一切在Alice意料之外,但戲已上演,Alice不得不將計就計繼續搬演下去,直到無可挽回。

在Alice、Sam與Sam的外遇情人之間,三角關係巧妙上演。Sam沉浸於匿名者的主動投懷送抱,對Alice失去新鮮感,但在不知兩者實為同一人的狀況下,由神秘產生新的新鮮感,享樂其中,卻不知大難將至。那位情人在片中扮演小丑角色,竟不知匿名者即是原配,而對Alice張牙舞爪大顯其威風。只是,Alice無意間挖掘出先生的不忠,這是她始料未及的。面對未來,除了悲痛尚不知如何是好?

愛情喜劇片,總有人來解決這樣的困境,Sam的夥伴Archie就是擔任這樣的角色。Archie心儀Alice已久,直到絕望之餘即將遠走日本,Alice才恍然大悟真正愛她的是誰。喜劇收尾,留下因劈腿而孤獨的Sam,只是,現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當愛情謊言被拆穿之際,總是令人震驚而悲痛,當初的山盟海誓,竟如此脆弱不堪,讓沉醉在愛情迷夢裡的人難以接受。人類社會為了安定而漸漸發展為現今的一夫一妻制,不論是否符合人性,歷史證明這樣的制度最合乎道德。有時我認為社會不應故意忽略這種人性的不完美,這種不完美總導致男女間的愛恨交織,卻仍舊不斷地發生。難怪宗教總教人摒除男女雜念,因為無法治癒這種人性,只好以逃避的方式解決。我想,這是你我都逃避不了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