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寶貝」(La Marche de l'empereur; The Emperor's Journey)
很難想像花12年拍一部片,法國導演Luc Jacquet真的做到了。這一部以皇帝企鵝的一生為主題的生態記錄影片,是少數以「記錄片」型式獲得廣大迴響的例子。
皇 帝企鵝體型比國王企鵝大,是最大的企鵝品種,只生活在南極世界中。但是牠們一生的「坎坷」,在我們人類的眼中有些不可思議。每年二月南極的冬季剛要開始, 皇帝企鵝一隻隻從海中躍上陸地,開始以步行的方式集體向陸地中心移動。經過兩百公里長征,終於到達目的地,從各處來的皇帝企鵝在此找尋配偶交配繁衍。當母 企鵝生下企鵝蛋後,將蛋交給公企鵝在原地繼續孵化,母企鵝必須再長途跋涉兩百公里回到海中覓食,並將食物帶回原地給孵化出的企鵝寶貝吃,這一來一回就花費 兩個多月的時間。別忘記,公企鵝在孵化期間只能以固定姿勢站立,因此是處於完全斷食的狀態。
母企鵝回來後,換公企鵝長途跋涉回到海中覓食,然後再帶回食物。公母企鵝雙方竟以輪流覓食餵養的方式,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艱苦生活著,直到一年將盡各自回到海中。
這 是宿命嗎?當牠們從海中躍向陸地,開始一年漫長的旅程時,每隻企鵝都順從了宿命的安排,有一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驅使牠們戮力向前達到交配繁衍的目的。為了 生育下一代,牠們幾乎是冒著生命危險去做。生命的意義,在牠們身上明顯地表現出,在於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偉大。瞭解牠們一生的活動,更堅定說明了地球上 所有的生命,包括人類,其存在的意義就在生命本身?生命存在的目的就在生命本身,這是多麼奇妙的論述啊!
快孵化的企鵝寶寶,一破殼而 出就必須面對零下40度的嚴寒天氣,公企鵝必須努力以自己的體溫來溫暖牠,因此平均只有一半的企鵝寶寶可以存活下來。有時真覺得如果有上帝存在的話,這是 上帝開的玩笑嗎?讓小企鵝面對冷冽的環境,以致於夭折率偏高,難道不知小企鵝是父母親經歷比其他動物更險峻的過程才得以生下的嗎?以人類的角度來看,經歷 重重艱難而生下的企鵝寶寶存活率卻很低,真是情何以堪?
皇帝企鵝平均壽命30年,每年才生一個蛋,牠們的生活環境如此困苦,要花很大 的力氣才得以生子培育下一代,卻像苦行僧般,甘願而默默地順從命運的安排。我只有感嘆生命的奇妙,客觀而言每個物種都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人類以主觀的觀 點來做比較,也許會覺得有些物種生存方式怪異,但我相信生命本身的奧妙,應該不是身在其中(人也是地球上的一個物種罷了)的我們可以參透的。無論如何, Luc Jacquet花了12年時間,在酷寒的南極洲,為觀眾拍了一部完整的企鵝生命史記錄片,這樣的毅力,和他對生命的執著與尊重,絕對值得我們喝采。
「花與愛麗絲」(Hana and Alice)
衝著導演岩井俊二,以「情書」一片成名的他,本片是最新代表力作。「花」與「愛麗絲」是兩個同窗好友的名字,在櫻花盛開時節,情竇初開的年齡,學長宮本的出現,在兩女一男間興起一波漣漪。
起 初只是花單戀著宮本學長,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花藉著宮本撞到頭昏厥的機會,騙宮本說她是他的女友,謊稱他撞出了失憶症。半信半疑的宮本卻不小心在花的電 腦中發現他的照片,時間上不符合。花為了圓謊,只好說那是他的前女友愛麗絲拍攝的,從此愛麗絲被無端捲進來。一個謊稱是現任女友,一個謊稱是前任女友,宮 本陷在這種模糊的感情世界裡,試圖找出真實的自我,卻又搖擺於兩女之間。
宮本發現他似乎比較喜歡愛麗絲,找不到當初與愛麗絲分手而投入花懷抱的理由,連愛麗絲都開始喜歡宮本。扯下蠻天大謊的花,面對事情的發展漸漸不如己意,能夠做何努力呢?曾是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花與愛麗絲,她倆的友情正遭受嚴酷的考驗。
導 演特意以悠揚富有春天氣息的音樂貫穿全片,慢調斯理的氣氛讓人感受到少女青澀年華的矛盾與憧憬,不時出現她倆練習芭蕾舞的場景,不斷提醒著情竇初開的美麗 與哀愁。兩女一男的家庭背景差異大,愛麗絲父母離異,跟著母親住的她必須忍受母親的其他男人偶爾出現,卻造就她獨立生活的能力。花有著比較正常的家庭;而 宮本卻在佛教的頌經聲中長大,培養一股常自言自語唸咒的神秘個性。這三個高中學生,在她愛他,他愛另一個她的情況下,譜出一段奇妙的三角之戀。
「危險性遊戲3」(Cruel Intentions 3)
當Jason與假裝書呆的Patrick聯合騙取Cassidy上床的事情揭露,本片的主軸已現,性不再是愛情的附屬品,性本身成了目的。很驚訝會有這樣的電影,以「和某特定人士上床」為目的的競賽和賭注,在兩男一女間肆無忌憚地玩弄起來。
既然這個「性遊戲」是危險的,意指過程中有許多不道德的行為,比如故意去拆散人家,或以脅迫的方式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原因只有一個,要達到與某人性交的結 果。競爭過程中Jason扮演的是溫和軟性的方法,而Patrick卻是威脅強迫的方式。直到遊戲結束,兩人打成平手,但Jason與Cassidy卻發 現Patrick使用暴力脅迫的危險性。最後Jason與Patrick決議以Cassidy為競爭目標,就在Cassidy即將遭Patrick以同樣 威脅的方式達到目的時,一切豁然開朗。Jason與Cassidy有了真感情,不想再繼續這種危險的性遊戲,尤其對於Patrick使用違法的脅迫手段更 無法認同,因此聯合起來將計就計,終於將他繩之以法。
毫無道德禁忌的劇情,觀眾需先暫時摒除一般所認為性與愛的因果關係,設想在片中的校園裡存在這麼一個失去道德認知的學生族群,百無禁忌進行著性愛的遊戲,只為取樂,不為長久。本片擺脫電影必須具備道德寓意的包袱,也許更能發揮想像,獲得舒緩情緒之效。
「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尋寶探險,一向是標準的娛樂性電影代表。觀眾看電影有絕大部份是為了享受影音刺激,獲得和現實生活中不一樣的感受。高速動作與解謎遊戲,最能讓觀眾暫時忘卻自我,跟隨片中的人物一起進行上天下海的探險活動。
Nicolas Cage原本就是動作型巨星,這次演出Gates家族的當代子孫,而片中Gates家族是從美國獨立戰爭以來,被賦予保護國家大批寶藏的秘密任務。兩百年 下來傳了好幾代,該寶藏之有無已被漸漸遺忘,唯獨Nicolas Cage所飾演的Ben Gates,堅信寶藏的存在,不屈不撓根據有限的線索,誓言努力追查至水落石出。
為了增加可看性,有另一組只為私利而不擇手段的「壞人」,共同競爭奪取寶藏,Ben這組「好人」與那組壞人,時而合作時而競爭,釣足觀眾胃口。這樣的安排已是標準作法,有壞人的攪局更能激發觀眾的緊張感,亦步亦趨緊跟著Ben追查一條又一條的線索。
這 樣的劇情已經有些老套,缺乏未知元素,因此緊張有餘,戲劇張力卻不足。與其他探險尋寶片不同的是,這次是真的找到了寶藏,所有的線索與傳說都是真的,而主 角也活了下來,並把寶藏全數捐給政府,得以享受鍥而不捨的決心下所獲得的小小成果。當然,為了讓結局更完美,壞人全被繩之以法,一齊參與整個探險過程的女 主角Abigail Chase,自然與Ben結為連理。試問還有甚麼結局比這樣更完美呢?
「空屋情人」(3-iron)
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男女主角從不用言語交談,只要眉目傳情,情意即可比秋意更濃。韓國導演金基德以這部富有獨特個人風格的電影,得到觀眾與金獅獎的肯定與讚賞。
李 升燕飾演的仙樺曾是紅極一時的模特兒,但婚後卻在婚姻暴力的陰影下,生活在高級住宅區的一所公寓中。李賢均飾演的泰秀更是妙,每日在高級住宅區徘徊,向各 戶門口分掛傳單。晚間時刻再針對傳單未被取下的家門,以優異的開鎖技術侵入空屋,體會高級生活,這是泰秀獨特的生活方式。泰秀這樣的青年是劇情如夢似幻的 核心人物。
在某間空屋中,仙樺正顧影自憐,泰秀則恰巧選中這間空屋,這是兩人的第一次邂逅。隨後泰秀目睹仙樺先生對她所作的一切,決定挺身救美,以高爾夫球桿擊球狠狠地修理了仙樺的先生。離去前,仙樺選擇坐上泰秀的BMW機車,隨他而去,兩人無言若仙的情侶關係就此展開。
在 越往後越呈現超現實的氣氛中,泰秀終於被陷害而入獄,卻在獄中練就一身來無影去無蹤的功夫。仙樺與其先生有正式的婚姻關係,現實中是無法擺脫的宿命;但只 要先生一出門上班,來去無蹤的泰秀立即取而代之,兩人生活在夢幻的世界裡。一幕仙樺被其先生擁抱,卻同時與泰秀接吻的經典畫面,道盡了其中無法言喻的奧 妙。
結局是進行式,兩人如此這般生活下去,一切在虛無縹緲中。本片製造出一個特殊的情境,由特殊的人物角色來扮演,雖然有些意猶未盡,卻發人深省。藝術性十足的內容,觀眾們最好先拋棄對現實的成見,才能接受片中所有的事件安排,體會編導所闡述的一個美麗故事。
「搖擺女孩」(Swing Girls)
這部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校園電影,不禁讓人想起年輕時期人不輕狂枉少年的熱情衝動。在日本東北部鄉下的某個高中裡,一群陰錯陽差踏進爵士樂天地的高中 女孩,憑藉著對爵士樂的粗淺認識,產生了初步的喜愛,進而排除萬難參加高中音樂比賽的過程,是一部看了令人感動的校園勵志電影。
雖說是勵志電影,內容卻頗為創新。從頭到尾笑點不斷,心中感染了青春的喜悅。為了製造笑料,某些片段不免稍有誇張,但產生的笑果,令人覺得劇情是否合理已不太重要了。我覺得笑料不是建立在低級的樂趣中,才能讓觀眾感到自然和諧,產生共鳴。
上 野樹里飾演的鈴木友子,可說是本片的靈魂人物,高中爵士樂團的帶頭者。她的個性在開頭就明確表現出,凡事三分鐘熱度,缺乏完成的毅力。對於學習吹奏薩克斯 風,真的不會半途而廢嗎?她的同學齋藤良江,根本是個花癡,常常莫名其妙喜歡一些男生。她的肺活量不足,高音吹不上去,憑藉不斷地練習,終於發明一種讓她 吹奏出高音的特殊方法,實在令人莞爾。
負責打鼓的田中直美,胖胖的身材與呆滯的眼神,單看這種外型就足以讓人發笑。他常唸唸有辭地說 要吃少一點,要減肥,但說話的同時又不斷地吃東西,實在是有些「沒救」。不過壯壯的身材正適合打鼓這種需要力量的樂器,作為爵士樂團的節奏來源。乖巧少話 的關口香織,是最有音樂天份的女孩,但高瘦講話輕聲細語的模樣,在樂團裡容易讓人忽略她的存在,儘管她的意見有時是最正確的,卻很難獲得重視。
這 個爵士樂團最後叫做「Swing Girls and a Boy」,那個Boy就是中平岡祐太飾演的中村拓雄,他講起話來有些娘娘腔,個性懦弱凡事不敢作主,卻是鼓動這群高中女生成立樂團的推手。畢竟片中這些學 生都還只是高中生,儘管觀眾以為他與鈴木友子可能是一對,但劇情只是隱約帶過。他像個女孩,因此在樂團中,也許沒有人注意到有個男生在裡頭。
在 現在的高中學生只聽熱門流行音樂的潮流裡,這群女孩突破傳統,學習並喜歡上這個被視為一邊喝白蘭地,一邊欣賞的爵士樂,實在令人耳目一新。在練習過程以至 於最後音樂比賽的正式演出,他們所演奏出來的各首爵士樂曲瑕疵不少,而保留這些瑕疵令人更見真實。重要的是真正的喜愛並能樂在其中,相對於現代父母對子女 怕輸在起跑點的才藝訓練,這樣的喜愛才能成為自己的一部份,影響一生的作為。我想,任何一種嗜好,只要自己覺得值得投入而獻身其中,都是可敬可佩的。
「再見鍾情」(A Lot Like Love)
對美國年輕人的性觀念實在不能茍同,若本片具代表性的話。這部浪漫愛情喜劇,是一部很適合男女朋友的約會電影。
Emily Friehl與Oliver Martin第一次的見面,不是一次愉快的經驗。雖然內心已被對方吸引,不過由於自尊心或其他外在因素作祟,差點成為一生只見一次面的路人甲乙。同住洛杉 磯的他們,路續在未來幾年中,不斷地碰見又離開,每次偶遇總是某一方的感情不順遂,而使對話中充滿抱怨與發洩。卻在這樣的互相吐槽中,不知不覺成為知己, 終於發現對方才是自己生命中的真命天子。
為了成全他們倆,不知「犧牲」了周圍多少個男女?以他倆為主的故事主軸,自然遺忘了許多周邊 跟他們有「過節」的男男女女,有的甚至已處於訂婚狀態,仍舊狠心地取消婚約,也許因為Emily與Oliver總是在不對的時候相遇,觀眾不得不原諒他們 吧?若現實上有這樣的狀況發生,不知會增加多少個曠男怨女。
為何當人生開始衝刺,未來希望無窮時,不會把對方放在第一位?只有失去一 切,絕望之餘才會回頭想起過去曾被忽略的人。說正格的,人還真是犯賤啊!劇情為了讓兩人看起來對等,使兩人都有人格上的一點小缺失。當Oliver迫切想 要Emily時,Emily不懂得珍惜;同樣當Emily經歷感情受挫,熱切需要Oliver時,Oliver滿心只想到他的「生涯規劃」,以創業為重的 心只有選擇放棄Emily。基本上,兩人生命步調的不一致,就像偶然碰觸的平行線(有這種平行線嗎),難有交集。
巨蟹座的男生都是這 樣嗎?故意透露Oliver的星座,暗藏他二十好幾仍跟爸媽住的玄機。不論如何,愛情是不能理性推論的,也許自以為與某種星座或某種個性的異性絕緣,但事 先表明不喜歡對方的某種特質,不代表未來不會喜歡上對方,這在我身邊有許多實例了。愛情,本來就是難以捉摸,能用理性談戀愛的,就不是真戀愛了。
「有你,我不怕」(Io non ho paura; I'm Not Scared)
結合天真、驚悚、自然的詭異氣氛,一部改編自Niccolò Ammaniti暢銷小說的義大利電影。導演Gabriele Salvatores以十歲兒童主角Michele的觀點來呈現整個事件的過程,黑色元素不斷出現在劇情之中,讓觀眾有錯亂不一致的美感。
一 望無際的義北緩丘,寬廣無比的黃金麥田,炙熱刺眼的烈日,在此地成長的孩童,很自然地熟悉這一切環境,與之和平共存。天真的孩童們,有他們自己的世界、自 己的世界觀,很難理解他們的家長們每天庸庸碌碌再想甚麼、在做甚麼。直到有一天,十歲男孩Michele無意間誤闖大人們的禁區,挖掘一項不為人知的集體 罪行。被這群大人綁架的十歲小孩Filippo,深藏在暗無天日的地洞裡,他的出現,撼動了Michele純真的心靈。
Michele 與Filippo的連結,在摸索中進行著。Michele並不知道大人們為何要把Filippo關在地洞中,即使看到電視上的報導,仍不確知這是犯罪的行 為,也許當時他的心中還沒有「犯罪」這樣的概念。爸爸突然從外地回家,本應歡喜,但家中來了不認識的大人,事情似乎另有蹊蹺。被綁的Filippo,以為 來到了地獄,多希望碰上守護天使,帶他離開黑暗痛苦的地洞。Michele在大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每天送飯送水,與Filippo建立了奇妙的友誼。直到 東窗事發,大人們驚覺這個大秘密被小孩撞見,只好改變Filippo的藏匿地點,但Michele仍不放棄。
悲劇開始蘊釀,無巧不成書。大人們決定殺Filippo滅口,由Michele的父親執行,恰巧Michele救出Filippo,自己卻被困在藏匿處來不及逃出。Michele的父親,在夜晚視線不清的狀態下,親手開了一槍…
喜歡幫助別人、代別人受罪的Michele,以這種奇妙的方式,建立了與Filippo堅強的聯繫。在Filippo的內心深處,終於能大聲說出「有你,我不怕」!
「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
夾雜中年職業危機、職場階級倫理、與父親對兒女長成認知的愛情喜劇。片中製造一個特殊的職場環境:財團併購產生被併公司員工遣散問題,年少長官與中年屬下的工作情景,使本片一開始即具可看性。
Dan Foreman年過半百,遭逢公司被併,原本是部門主管的他,地位被一名商學院畢業的的年輕高材生Carter Duryea取代。Carter對該部門業務並不瞭解,只是擁有學習的熱誠,需要Dan的大力協助。不巧的是Carter愛上Dan有女初長成的 Alex,對護女心切的Dan而言,年輕老闆與愛女談戀愛,會是怎樣的景況與感受?
兒女終有長大成人的一天,當兒女意欲展翅飛翔的時刻,做父母的如何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改變?
薑是老的辣,Dan最後仍舊贏回原本該屬於他的位置。不過這是電影情節,實際上的情況可能是中年失業,又該如何以對?
年輕的Carter對該部門業務性質並無喜好,只是憑藉一時的狂熱來進行管理,因此並無建樹。也許,找出一個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業,才能長長久久。片尾點出了這項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