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4-28

「阿飛外傳」(Alfie)

像是一個警世片,對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提出嚴厲的因果循環例。

帥氣的外表,讓Alfie總是很容易擄獲女孩的歡心,一旦親密到開始考慮「結婚」時,Alfie馬上逃之夭夭,因為,年輕的Alfie只想玩玩,從未認真把追到手的對象當作未來的另一半。

對 於好朋友Marlon的失戀,Alfie幫忙朋友的方式竟是與Marlon心儀的對象Lonette發生關係,甚至使Lonette懷孕。雖然 Marlon與Lonette終於合好而締結連理,但真相讓Alfie失去了一位曾經完全信任他的好朋友。「我從不故意傷害他人,但我不斷地傷害著。」

對單親媽媽Julie,對聖誕情人Dorie,都因對方無意間透露一絲結婚念頭而殘忍地離去。遊戲人間的他,把女人玩弄於股掌間,只是為了享受愛情,享受性交,卻不想擔負任何責任。然而Liz的出現,像是出其不意的反擊,讓他毫無防備,在走多的夜路上碰到了鬼。

曾 風風光光周旋於眾女人之間,最後變得一無所有。每個跟他有一腿的女人都離他而去,好朋友也離他遠去,他唯一認為可以藉其爬上枝頭當鳳凰的上流社會女子 Liz,卻意外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讓他受到那些被他拋棄的女孩所受的苦痛。因果循環,是對觀眾的一種告誡,姑且不論這議題是否太老掉牙;對的事情,可 能做多少次都是對的吧?反之亦然。

2005-04-26

「蒸氣男孩」(Steamboy)

一個大膽的題材,創意十足。以十九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為背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全盛時期,一幅虛構的英美科技大戰於斯上演。

劇中把一個能製造高壓的蒸氣球塑造成眾人爭奪的對象,美國大財閥以尖端的蒸氣技術,製造應用於海陸空的強大武器,及終極科技的極品「蒸氣城」,與英國軍隊在倫敦附近展開博鬥,暗藏英美兩國爭奪世界工業技術領導的玄機。

在 蒸氣機發明後,工業時代正式揭開序幕,科技為人類帶來進步有了長足且明顯的發展。片中男孩祖父與父親的衝突帶來一個議題:科學技術大步向前,究竟該不該自 我設限?若不自我設限,避免不了的是發展出危害人類的可怕武器,但科技發展又能造福人類,大大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究竟該如何是好?

不過這個議題其實是沒有選擇性的,因為當人類看到科技所帶來的偉大成果時,科技的進步已是無法阻擋的趨勢。如今是各國競相發展,深怕落後,諷刺的是現今武器性能上的進步,其幅度恐怕是所有科學應用裡最大的,人類最擅長的莫過於互相殘害,由此印證。

運 用蒸氣壓力飛翔昇降的「蒸氣城」是虛構的,人類至今未曾製造過這種東西。鋼鐵質感濃厚的畫風,蒸氣男孩的矯健身手,加上父親與祖父不同意見之間的衝突思 考,過程像是實踐恩格斯的反覆論證方式,值得我們思考。不過科技進步已不可逆,也許想辦法讓全世界科技發展自然地多往造福人類的方向上,而不在互相殺害 上,較為實在;但,的確困難啊!

2005-04-23

「殲滅13區」(Assault on Precinct 13)

1976年同名警匪動作片,今由Ethan Hawke、Laurence Fishburne重新詮釋。一個是正義凜然的巡佐,才剛從臥底警察的案子裡死裡逃生;另一個是黑幫老大,身手矯健。一黑一白的對立角色,在偶然形成的特 殊境遇中,必須放下立場攜手合作,才能逃出生天。

警察與罪犯,自古以來就是對立的,警察捉強盜,強盜躲警察,上天賦予的角色定位,從 未更改。Ethan Hawke飾演的Jake Roenick巡佐,固守位在偏遠地區的第13管區,就在大雪紛飛的除夕夜,一輛滿載包括Laurence Fishburne釋演的Marion Bishop等罪犯的巴士來到,只能暫時收容,一同在惡劣天候下倒數計時。就在新年來臨之際,外頭突然滿佈俎擊手,來者是另一批警察,卻是想殺人滅口,目 的是殺光13管區內所有的警察與罪犯。原來Marion之前與這批警察內神通外鬼,他們為了自保只好殺人滅口,又不得不連帶去除13管區內的其他警員,以 免東窗事發。

Jake處於兩難,情勢轉變。外頭這批警察成了真正的罪犯,管區內監禁的這些罪犯還是罪犯,但外頭人手眾多火力強大,似 乎不得不與這些罪犯暫且同仇敵愾,否則火力單薄的Jake必定失敗。給這批罪犯槍彈是一個很大的賭注,萬一他們槍口對內,情勢將急轉直下,還好暫時為了自 保,仍能一致對外。

結局有意令人驚訝,原本被認為是內賊的司機員警是無辜的,而令人信任的那位即將退休的老警察反而是真正的內奸。在13管區員警全部被捉的危機之際,轉機時刻到來,在一陣追殺之餘,當然總是正義戰勝邪惡,受傷的Jake不得不放任亦敵亦友的Marion離去,結束這場衝突。

警匪動作片的市場龐大,在社會正義多不彰的現實情況下,標榜正義必勝的警匪片總能讓觀眾暫時寄情於斯,解脫心中的無奈與懷疑。我沒有看過1976年的同名電影,不過新的知名演員,加入新的人物與環境元素,多少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2005-04-20

「真情快譯通」(Spanglish)

美國一向是全球移民者的目標,不只東方如此,拉丁美洲亦是如此。Flor Moreno在墨西哥獨力撫養一個女兒,後因經濟因素決定北上經過德州來到洛杉磯,在語言不通的陌生城市裡,以打工的方式賺取微薄的生活費與小孩教養費。

像Flor 這種只懂得西班牙語,對英語一翹不通的拉丁移民,最安全的方式是縮在拉丁社區裡工作與生活。但那裡打工的薪水少,只有跳出拉丁生活圈,進入美國白人的社區 工作,才有較為優渥的薪水。Flor為此不得不勇敢地走進白人世界,但她有著堅定的信念,決心維護女兒Cristina對本國文化的認同,避免被白人同 化。

一個不懂英語的人,如何在白人家庭裡當女佣?這個家庭如同其他家庭一般,有自己的問題,Flor在這個家庭裡能做個旁觀者而不插 手嗎?語言的隔閡使她剛開始能成功地將自己與這個家庭內發生的種種問題隔離,但身為人母的同理心,Flor漸漸捲入男主人John Clasky與女主人Deborah Clasky之間的種種議題,難以自拔。

片中Deborah似乎是個神經質嚴重的媽媽,對兒女 的管教與丈夫John的看法常不一致,但對這種不一致的狀況又無法接受,導致後來的外遇。John是個隨和的人,兒孫自有兒孫福的實踐者,這種個性吸引了 Flor的注意;另一方面,Flor身為母親的堅毅,對女兒管教方式甚有主見,雖在異鄉語言不通卻仍維持既定原則,這種與Deborah完全不同的個性, 也深深吸引著John。

當Deborah主動對John懺悔外遇的事,John煞那間有如晴天霹靂之感,內心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當晚 Flor恰好下定決心辭職不幹,與John在他的餐廳裡徹夜長談,離開的那個頃刻間,Flor一句輕聲的「I love you」並迅速跳下快步離開,表現出所有的無奈,情感只能深藏內心深處,唯有接受現狀一途,畢竟雙方都已是有小孩家室的人啊!何敢造次?

這 是一部看完後讓我感動的佳片,感動在Flor雖經濟狀況不好,但對女兒的教育仍頗有主見;感動在John對家庭與孩子們的付出,和對Deborah的專一 愛情與責任感;感動在Flor與John都能夠謹守本份沒有逾矩;感動在Deborah母親的明理與即時建言;也感動在故事第一人稱敘述的 Cristina從小便知書達理,瞭解媽媽的苦心,願意做一個乖女兒。可見,語言的隔閡,有時反而是助力,而非阻力。

2005-04-18

「腦海中的橡皮擦」觀後

這股韓流真是銳不可擋,想起「從A到A+」這本書中所述,企業從優秀變成卓越的進程,是在累積一定能量後,在某個時點後突非猛進,曲線由平緩突然變 得陡峭向上。或許韓國是類似的例子,當文化與科技在良好的管理下,在這幾年展開蛻變成卓越的進程,因此這股韓風不只襲捲台灣,日本、中國一樣不能倖免。

這 是一個傳統的題材,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由韓國大明星孫藝珍主演。不論如何,同樣的病情不同的劇情表現,仍舊可以賺取熱淚。前半部是孫藝珍飾演的秀珍與鄭雨盛 飾演的哲洙,兩人獨特的邂逅與甜蜜的愛情故事。雖然美麗公主與醜陋青蛙的結合太令人神往而無法相信,不過由於秀珍父親的開明,不拘小節的哲洙終於順利娶得 美嬌娘,兩人在愛的世界裡漫遊,一切都是最完美的。

後半部在醫生口中證實只有27歲的秀珍罹患「阿茲海默症候群」,即將忘卻一切的情 況下,演出兩人間面對最後一刻的絕望與無奈。失去記憶的人,等於失去了靈魂,沒有了記憶,人不再是人。劇尾沒有任何意外,秀珍終究忘記她與哲洙之間曾經山 盟海誓的愛情,秀珍的生活中只剩下當下,哲洙只有不斷地對她好,讓她無時無刻記得哲洙的好而不停地「愛上」他。以這樣的方式維持愛情是哲洙僅有的方法,在 兩人一起向前行駛的路上,前方似乎是遙遠而看不到盡頭。

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平常對你最熟悉不過的人竟然完全遺忘你,你該如何自 處?或者反過來想,你明知自己在不久的未來即將遺忘所有的記憶,現在認識的親人朋友都將變成陌生人,是多麼可怕的事?阿茲海默症真是老天給予人類最嚴重的 打擊,它剝奪了生而為人的資格,帶走了靈魂,也帶走了尊嚴。期盼未來人類的醫學技術能夠加以克服,使病人重拾生命的意義與自我審視的尊嚴。

2005-04-16

「亞森羅蘋(暫譯)」(Arsène Lupin)

伴著許多青少年長大的亞森羅蘋冒險故事,在法國搬上螢光幕。猶記得小時候常常捧著一本本亞森羅蘋的故事書,廢寢忘食讀著,每每崇拜書中主人翁劫富濟 貧的正義感,不自覺陷入書中高潮迭起的探險與解迷情節,而無法自拔,希望長大後也能像他一樣聰明絕頂,舉止像紳士般優雅。不可否認,他的故事佔據我童年回 憶的一塊區域,填補在升學壓力下的空虛心靈。

本片的拍攝手法有些詼諧,在表現亞森羅蘋精巧的偷竊神技時,配合富有節奏感的音樂一氣呵 成,直接表明其偷竊手法的熟稔俐落,不留下任何痕跡。不過劇情本身我個人認為有些「殘忍」,竟是父子相殘。亞森羅蘋的篇幅眾多,我已經不記得有這樣的情 節。劇情前後銜接緊湊,從亞森之父Théophraste Lupin死於非命開始,長大後的亞森努力追查殺父仇人,卻意外扯出一連串更大的陰謀。

亞 森羅蘋是否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看來是的。但從沒有殺過人的他,第一個殺的人竟是他的父親!雖然他的父親Théophraste利用長達15年的期間,進行 一個瞞天大計畫,千方百計想要取得三個十字架,找到藏匿巨大寶藏之處的地圖指引。但亞森落入一個神秘女巫Joséphine的愛情圈套中,亦正亦邪地挖掘 出他父親的秘密,終於發現他的父親當年並沒有死,只是故佈疑陣,迷惑敵人,暗中進行一個一輩子的大陰謀。

本片像是亞森羅蘋出師前的 「前傳」一般,描述他在偷竊技術與心計上突非猛進,由生手轉為高手的過程。從此以後的亞森,組成自己的「竊盜集團」,偷遍法國許多貴族家庭,並拿偷來的金 銀珠寶來救濟窮人。天生好色的亞森也從不忘女色,甚至有女性因崇拜他亦正亦邪的紳士作風而主動投懷送抱,真是個奇特的世界。我想本片承襲當年 Maurice Leblanc撰寫亞森羅蘋系列故事的一貫風格,童話氛圍多於現實環境,有些神秘又有些實際,讓人分不清甚麼是真與假。就讓想像力在本片中無限飛翔,重回 青少年時期的夢想世界吧!

2005-04-10

「莎喲娜啦!小黑」

這部2003年出品的日片,最近在台上映,多少反應前一陣子的「可魯熱」。這種以可愛的寵物為主題,描述與人類親密感人的互動過程,容易引發共鳴,因此有一定的票房保證。只是一窩蜂的可魯現象,多少反應台灣市場的缺乏創意。

本片中的主角小黑,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出現時也多是乖乖站立或坐姿,鏡頭帶以小黑呆滯的表情。狗臉不像人臉般有大量肌肉牽引,少有表情之別,因此有許多表情其實是電影情境所至,由觀眾主觀想像在該特定情況下狗該有甚麼情緒,先入為主地看出狗的表情,而引發內心共鳴。

單 純小黑在秋津中學裡守護超過十年的故事,不足以支撐全片,故穿插了由於小黑而造就出同學間的愛情故事。這同時在表明一個狀況:儘管學校的學生來來去去,每 年都發生了若干大小不同的事件,但忠實的小黑只有默默守著學校,看盡千華散去,仍不改初衷。妻夫木聰飾演的亮介,與伊藤步飾演的雪子,十年的社會洗煉,終 因小黑手術的「牽線」,而開花結果。

據說本片為真人真事改編,1961年小黑進入秋津中學,直到1972年病逝,算是很長壽的狗。牠的一生平靜無波,壽終正寢,果能如此,夫復何求?其實我相信小黑的故事在各個地方都在上演著,愛護動物的惻隱之心,應是人皆有之,畢竟狗是人類最忠實的好朋友啊!

「縱情天后」(Being Julia)

才氣縱橫,卻有著無可救藥的天真浪漫,1938年倫敦歌劇院出名的舞台劇天后Julia Lambert,正是此一性情的代表者。由Annette Bening飾演這樣的Julia,把時而狂笑時而哀傷,大起大落的情緒表現,演得維妙維俏,讓人不禁懷疑Julia就是Annette本人的寫照,難分 真假,無怪乎獲得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榮銜。

不可否認的,從事表演藝術工作第一線的佼佼者,在舞台上是如此,下了舞台的真實人生,亦復如此。豐沛奔放的感情,同時顯現在台上台下,難辨虛實,也許台上的才氣縱橫,需要天生的個性做支撐,才能自然流露,毫無遮掩。

Julia 的老公Michael Gosselyn,兼經紀人與劇團負責人,也是性情中人,在本片中常有出人意表的喜感表現。在觀眾認為事情搞砸Michael應該會震怒之際, Michael令人意外地褒揚讚賞讓觀眾有無厘頭之詼諧感,實在摸不清這對夫妻的感情特性。他倆有點奇特的相處模式,只要對劇團有利,似乎允許對方發生外 遇,但有時又曖昧地反對,只有他倆才懂得這種相處之道。允許對方在情感上有某種程度的自由,維持若即若離的關係,若說是為了劇團獲利,不如說是一個成功的 舞台劇演員必須擁有的條件。

聰明的Julia可不會被這一切虛榮給蒙蔽,雖然曾短暫地迷失在一位年輕的仰慕者Tom Fennel身上,在少女般真實的情感受到傷害後,理智讓她迅速掌握全場發球權。薑是老的辣,報復計畫自然得令人失去防備,精巧得令人無法窺探,只能任其 擺佈。一位企圖在劇場上取代她的頭銜,在家庭上取代她的地位的年輕女孩,有著年輕美麗的外表,而這點是Julia無法勝過的。但Julia不會坐以待斃, 當面迎戰這個即將搶走她的老公、她的情人、她的舞台地位的對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她最熟悉的舞台戰場上漂亮地贏得勝利,重獲觀眾熱烈的掌聲,與老公 忠實的讚美。這突如其來的一記重拳,讓觀眾不禁拍手叫好,像是對Julia積蓄已久的同情,終於獲得宣洩般爽快。

如同片名般,Julia最後還是做了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贏得全場喝采。天真浪漫的性情,與豔光四射的才氣,助她度過人生低潮,重拾對人生的信念。精彩的劇本,Annette Bening優秀的演出,讓本片具備不容錯過的欣賞價值。

2005-04-04

「迴光報告」(The Final Cut)

人類記憶的表現,只包括由眼睛獲得的影像與耳朵獲得的聲音嗎?將記憶化約成影音是否過於簡陋?不過以現代科技的眼光來看,純粹記錄影音似乎是未來比較可能實現的發展,因為人類對於腦部活動的其餘部份,實在所知甚少。

Eye Tech公司開發的記憶晶片是一項奇怪的產品,它必須以手術植入腦部,但用途卻不大,只能經由Alan這樣的剪接師,從人一生的記憶長河中剪接出有意義的 部份,留給後世子孫憑弔,或在喪禮中播放。既然可以剪接,就可以剪掉壞的、或不想為人知的片段,只將好的、或值得被稱頌的片段接合而成,完成一部隱惡揚善 的人生介紹短片。這樣的構想造成的影響值得我們深思。

這只是故事設定的場景,這樣的科技在社會上一樣有正反兩派的意見,當科技的力量足以憾動社會組成的基礎,或推倒人類與生俱來的道德觀、是非感時,反對的力量就特別強大,因為這攸關每個人生存下去的權利。

Robin Williams飾演的Alan有一段幼時發生的慘痛記憶難以抹滅,作為Eye Tech旗下的記憶剪接師,在剪接許多各式各樣的人生片段時,不能帶有任何私人情感,這是敬業的表現,否則達不到客戶的要求。在自以為已經心如止水後,在 工作時偶然間碰觸到自己的幼時回憶,引發一系列後果。Alan決定違反剪接師守則,植入晶片於自己的大腦,利用剪接機器重現幼年那段慘痛記憶的真相。終於 真相大白,他並沒有害死幼時玩伴Louis Hunt,一生的桎梏終告解除。Alan雖仍逃避不了因晶片恩怨而被槍殺的宿命,但總算得償宿願,死而瞑目。

捫 心自問,如果未來有這樣的科技存在,你願意被植入晶片,好讓後世子孫能看見你一生所看見、所聽到的東西嗎?這樣的晶片將揭露所有真相,沒有任何秘密得以隱 藏。當然,剪接師會根據家屬意願來剪除,不過攸關多人利益的真相將造成相關人士的巧取豪奪,恐怕社會將為此動盪不已。因此我個人的看法是,不要有這樣的科 技出現吧!個人的記憶是個人的私人財產,應該隨棺木一起下葬,不應由後世子孫根據利害關係來決定揭露或隱藏。人,兩手空空來到世上,沒有帶來任何東西,走 時也不應留下任何東西,就隨塵土回歸自然吧!

2005-04-02

「愛情0規則」(Km.0)

這部西班牙電影,是四年前就出品了。由於去年在台北電影節播映頗受好評,此時再度正式上映。西班牙人一向給人熱情大方的感覺,在本片中是毫無保留地綻放。片中巧妙地以14位男女為主角,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或因約定或因巧合,雜湊出七對各有悲喜的戀人情侶。

馬德里所有公路總起點稱為「Km.0」,14位男女在此交錯碰觸,有異性戀者也有同性戀者,有追求一夜歡愛也有準備結婚的,有差點亂倫也有老少配的,總之,每個人雖各懷不同的鬼胎,但最終都在Km.0這個地方恰巧一起成就了他們的戀情。這許多明顯的劇情安排,雖然某些地方讓我感到有些離譜,甚至是看不下去 了,不過反倒製造全場歡笑的笑果。作為一部令人發笑的愛情喜劇,本片效果絕對不惶多讓。

那位富有的風流貴婦,曾因發現一夜牛郎的對象 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兒子,誤而亂倫的罪惡感讓自己陷入前所未有的心理深淵,還好後來真相大白,終於放下心中的一塊大石頭。她的兒子,是一個道地的同性戀 者,對象是一個跳佛朗明哥舞的網交青年,這位青年後來發現弄錯人了,不過還是願意將錯就錯,成此同性姻緣。

那個為了爭取演出機會,製 造小車禍的女演員,以威逼利誘的方式,也終於以歌聲懾服了導演,完成夢想。而那位想在婚前找尋妓女嘗試不同性經驗的上班族,誤打誤撞到一個同性戀者,在些 許曖昧的關係中,幸運地讓自己沒有出軌。一個滿懷拍片夢想的大學生,誤將一位妓女當成姐姐的同學,真相大白後又不忍離去,終於將那位妓女改造成「高級妓 女」,提高費用價格區間,這樣的結果也算是功德一件嗎?唉,觀眾必須捨棄原有的道德觀,反正內容好笑就好。

一位一天之內被連續偷搶三 次的倒楣女孩,與報警時接受報案的光頭警員,竟然在45分鐘之內產生愛的火花,使她選擇離開當酒保的未婚夫。那位未婚夫正為未婚妻早熟小妹的愛慕而煩惱, 差十歲的年齡距離讓他不得跨雷池一步,但未婚妻的離去竟讓這段奇怪的緣份露出曙光。以上這七對有著光怪陸離的情況,所有的道德標準不復存在,所謂「0規 則」正是此意。

其實愛情本來就沒有甚麼道理,誰會愛上誰誰也說不準,若是能以正常的推理邏輯來解釋,就不是愛情了。觀眾儘可放開心胸,暫時脫去衛道的外衣,感受一下0規則的奔放與灑脫。

「地海傳說」(Earthsea)

這部經典的奇幻文學作品,以歷史的時間軸來看,是繼「魔戒」與「那尼亞」後,在六○年代備受矚目的作品。本片以迷你影集和發行DVD的方式呈現,並 沒有在電影院上映,但仍受到不少奇幻迷的注意。內容演出Earthsea原三部曲的前兩部:地海巫師(A Wizard of Earthsea)及地海古墓(Tombs of Atuan)。第三部是地海彼岸(The Farthest Shore),這三部曲在1972年完成。

作者Ursula K. Le Guin在相隔近20年後,在1990年推出續集第四部地海孤雛(Tehanu: The Last Book of Earthsea),接著第五部地海故事集(Tales from Earthsea)及第六部地海奇風(The Other Wind)相繼出版。我想一部份原因是由於電影「哈利波特」與「魔戒」帶出世界性奇幻文學的風潮,使作者重燃動機再度以奇幻小說作品來表達個人的意念。

地海傳說的內容,不像「魔戒」裡絕對的善與惡之爭,打打殺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不像「哈利波特」總是將重心圍繞在魔法學校校園的種種是非秘密。從某個角度來看,有點像兩者的合體。不過隱藏在前兩部曲的哲學思想,是非常豐富的。

一 個年輕的小孩名叫Ged,由Shawn Ashmore飾演,他從小到大成長的故事,被敘述在第一部曲中。他曾是一個不滿現狀的少年,目中無人不懂得謙虛去學習,差點因此而命喪黃泉,浪費寶貴的 法術天分。還好在危急之中獲得貴人相助,才能化險為夷,並從中悟得道理,成為一個偉大的巫師。第二部主角轉為年輕美麗善良的修女Tenar,由 Kristin Kreuk飾演,在Atuan神廟面臨危機時,與Ged聯合拯救整個地海世界,阻止暴君King Tygath將被禁梏在神廟的無名惡靈釋放,讓地海恢復原有的和平。帥男美女的組合,一向是電影最好的道具。

我先前並沒有看過原著, 但是看過本片後還是深深感受到片中傳達的道家老子思想。作者Le Guin崇尚中國的道家思想,感慨現代的中國人反倒棄之如敝屣,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最能體會到地海系列的內涵。我一直覺得,奇幻文學在西方文學的角色 定位,就如同武俠小說對中國文學的地位一般,雖非主流,卻能吸引大批讀者湧入。兩者各有各的組成元素,像奇幻小說裡年代多是史前時代,生物不只有人類,還 有精靈、巫師、甚至半獸人等;武俠小說的年代則多在中國歷史的某個朝代,建構出「武林」這個「虛擬社會」,劍術與輕功是行走江湖的不二法門。兩者的共同特 色,是都將主題圍繞於善與惡之戰,存在絕對正義的觀念。人,可能需要偶爾將心思寄托於幻想中的正義世界,才能在這個缺乏正義的現實人生中獲得解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