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娜塔莉」(Nathalie)
外遇事件來襲,當事人該如何自處?愛情從發生,成熟而結婚,這是人性本能與社會習俗形成的自然過程。但外遇發生的處理,卻非自然,我們成長過程所受的教育並未教導過,該怎麼辦? Catherine找到另一個真實存在卻是虛構出的人物,化名為Nathalie,來測試丈夫Bernard的反應。Bernard對Nathalie的一切行為,對Catherine來說是既親切又陌生。兩女一男的都會三角戀情,複雜地存在於任兩者之間。
本 片卡司堅強,法國年輕影后Emmanuelle Béart、名導楚浮的情人Fanny Ardant,及以「大鼻子情聖」一片享譽世界的Gérard Depardieu,為本片帶來非看不可的基本價值。結局頗為出人意表,Nathalie的全盤謊言,Nathalie對Catherine的曖昧情愫, 造就三人間奇特的心理關係。Catherine並未因Nathalie的謊言而氣憤,反而心生喜悅,挽回了原本搖搖欲墜的婚姻,也算因禍得福吧!
都會男女奇特的三角關係,發展出難以言喻的微妙情愫,不免令人唏噓。在單調劃一的水泥叢林中,存在於任兩人間的關係都顯得獨特,外人難以理解其中奧秘,也許就是這微妙、曖昧、無法言喻的人際關係,才足以撫慰都市人空虛的心靈吧?
「手札情緣」(The Notebook)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是否表現了愛情的最高境界?
記憶,是人生而為人的一切;沒有了記憶,人不再是人;失去了一生的回憶,他,已不再是原來的他,他,只是另一個「活著的」生物。
阿茲海默症正好針對人的要害給予沉重的打擊,它奪走了人的記憶,如同奪走了人的基本尊嚴,使人不再是人,使人變得比一般動物還不如。
Noah 面對一生摯愛罹患此病,圖以他倆浪漫甜蜜、卻又波折多難的羅曼史,喚起Allie沉睡已久的回憶,驅趕阿茲海默症加諸的魔咒。終於成功了,成功那一煞那的 喜悅無以言喻,Noah這一生為了Allie所作的一切努力終究沒有白費。雖然到最後,他們選擇同年同月同日死,但無疑對走這一遭戀情的雙方來說,這是所 能想到最完美的句點。
與另一部法國片「記得我愛你」有異曲同工之妙,面對曾經山盟海誓的愛人,即將忘卻一切,包括忘記他們共有過的一切甜美回憶,心中的無奈與無助,只有天曉得吧!
麵包與愛情何者重要?本片給了一個明確的例子與作法,但卻不代表一體適用。無論如何,要愛情不要麵包的戀愛故事讓我們嚮往,但毫無疑問的,現實的取捨與心之所向常是相反的。這是人的盲點吧?總是覺得相異於現實的作法,才是偉大而值得崇敬。
「登峰造擊」(Million Dollar Baby)
一生中曾經登峰造極過,是否死而無憾? 如果可以選擇,你是選擇平平庸庸但長壽地過一生,還是迅速成功大放光芒,卻又迅速隕歿的生命?
Maggie來自一個不完整的家庭,三餐幾乎不繼,卻有一個夢想,希望能在拳擊運動裡得到萬人擁戴。她,依靠驚人的毅力,軟化了宣稱從不訓練女生的拳擊訓練師Frankie。她,依賴驚人的意志力,衝過一關又一關,終於達到巔峰,可說完成自己的夢想。
Frankie對Maggie這個有心的女孩,從忽略到注意,注意到轉變,轉變到重視,從而將她視為己出的大弟子。但這對Maggie而言,究竟是福是禍?
Maggie的成功,達成她一生的願望,但個個有問題的家庭成員,仍只巴望著她的錢,巴望著如何活下去,對她的成就視為糞土。就在繼續向上攀登高峰時,一次比賽中的意外,讓她從高峰狠狠地摔下山谷,光芒迅速隕滅。
嘗盡成功的滋味,哪能承受一生必須躺在病床上,無法自主呼吸,又被切除雙腿的心靈折磨?沒錯,是不能,因此選擇結束生命。Frankie當初接受了Maggie的拜師,進而幫助她登峰造極,卻使她的生命迅速墜落,內心的掙扎,又情何以堪?
是的,Maggie死而無憾,與其讓曾經獲得的光芒一點一滴地消逝,不如在此仍擁有眾望之時,終結生命,帶著名譽歸去。
再問一次同樣的問題,你心中是否已有了解答?
「大雨大雨一直下」(La Prophétie des grenouilles; Raining Cats and Frogs)
看慣迪士尼夢工廠系列動畫的華麗畫風,熟悉宮崎駿動畫的古典與現代融合的風格,是否該做點改變?本片來自台灣觀眾較少接觸的法國動畫界,以插畫的簡易筆觸,詼諧的對話,嚴謹的劇情邏輯,向小朋友們述說一個類似諾亞方舟的傳奇故事。 片 中所有的動物都擬人化,並以簡單的畫法點出每種動物的特徵,讓小小觀眾很容易就辨別出動物種類。除了人類以外,有青蛙、大象夫婦、豬兄弟、山羊、獅子、老 虎、狐狸與烏龜等,每一種動物都被賦予獨特的個性特徵,讓看過的小朋友很容易記住。比如大象夫婦愛互相鬥嘴,豬兄弟凡事樂觀以待,老虎與獅子膽小怕事、人 云亦云,狐狸狡猾愛使小聰明,烏龜是邪惡的大反派等等。每種動物都會講人話,也都會像人一般用兩隻腳走路,甚至會聚集起來開會、協商、行俠仗義、或叛變。
觀 眾群明顯地設定在小朋友族群,相信觀賞完畢小朋友會有很多問題想問。儘管如此,本片試圖教育小朋友一個觀念,當大家在同一條船上時,生死與共,以同舟共濟 合作無間,取代爾虞我詐互相陷害,更能讓大家度過難關,撐到春天降臨洪水退去,增加生存的機會。而烏龜想以詐騙的手段殺害所有動物,讓自己成為全世界唯一 的存活者,獨霸全世界,這種想法怪異莫名,當謊言被戳破的那一天,報應隨之而來,差點命喪黃泉,終至一無所有。伴隨著這些小小的寓意,我想對小朋友而言, 本片是一部極富教育性的動畫影片。
「雷之心靈傳奇:雷・查爾斯不凡的一生」(Ray)
美國靈魂樂之父Ray Charles去年6月間去世,享年73歲,極享美譽的他一生中對音樂的創作,獨具風格。在不同的階段裡融合了爵士樂、節奏藍調、福音音樂、鄉村音樂等進 入他的作品,因此能長期雄霸美國樂壇,總計獲得13座葛來梅獎,並在各種不同型態音樂的排行榜中都進入過前十名,在美國是個異數。 他 的出身是非常坎坷的。出生在仍實施種族隔離政策的喬治亞州,黑人地位低落,種族歧視嚴重。五歲時眼見小弟弟意外死亡,七歲時罹患青光眼而漸漸變為全盲。重 視教育的媽媽以「獨立」為教導重點,告訴Ray一切的事情都要靠自己,沒有人會同情一個瞎子,使得Ray雖眼盲但從小就養成獨立不依賴的觀念。
自佛羅里達州上車到西雅圖後,Ray開始展開漫長而極富天份的音樂演奏生涯。從受人雇用到自己當老板,Ray獨特的眼光每次總能吸引樂迷的欣賞。每一次在音樂上重大的改變,總能獲得樂迷的支持,因而名利隨之滾滾而來,光芒歷久不衰。
沒 有人是完美的,一個人在某個領域能鶴立雞群就足以帶來名利與成就,但不代表他在各個領域都是成功的。Ray年輕時的成功使他誤入歧途,在感情上的不忠實、 吸毒等,雖然無礙於音樂發展,但卻對身邊的人及太太小孩帶來困擾。那個時代的黑人,吸毒者眾,似乎生活上的不如意,使得黑人容易以吸毒來取得暫時的慰藉。 Ray的好色與吸毒,在年輕時期留下人生的污點。
能靠自己的力量戒毒是過於戲劇化,就像赴喬治亞州演出時臨時抽身拒演,轉為一位黑人 人權鬥士一樣的戲劇化。不過二十年前的公開反對種族隔離政策,雖造成他被法院判定在喬治亞州終身禁演的莫大損失,但二十年後政策丕變,種族隔離政策遭到廢 除,他當年的決定,使其成為黑人人權運動成功的英雄。這讓我聯想到台灣二十年前爭民主的美麗島事件,由於主事者當時的政治主張是未來不可阻擋的趨勢,待二 十年後的今天開花結果,當時的當事人都被視為台灣民主的先鋒。
飾演Ray Charles的Jamie Foxx演技精湛,幾乎讓人誤以為主角就是Ray本人,相信他做了不少功課,值得喝采。本片表現的方式,是在直述Ray年輕時闖蕩樂界的過程中,不斷插述 他童年時期所發生的事件,這些事件是他無法磨滅的痛苦記憶,但裡頭有母親的存在,又讓他永遠無法忘懷。人一生的成就得自成長過程頗巨,童年的缺憾,往往成 為終其一生追求的目標。是福?是禍?只有蓋棺才能論定。
「點燃生命之海」(Mar adentro; The Sea Inside)
甫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殊榮的西班牙電影「點燃生命之海」,由知名導演Alejandro Amenábar執導,內容為真人真事改編,深層探討安樂死的意義,相當動人心弦。 35 歲的Javier Bardem在本片中飾演一位60歲長年臥病在床全身癱瘓的病人Ramón Sampedro,對心境的轉變及化妝的困難度而言是一項莫大的挑戰,也因此同時入圍最佳化妝獎項。二十多年前Ramón在海邊發生意外,從此全身癱瘓躺 在病床上直到現在。由於長期需要別人的幫助才能生存,Ramón決定放棄這種沒有尊嚴的生命,以合法的方式尋求安樂死。但其要求屢遭法院駁回,屢屢敗訴。 Ramón在親人與友人間的掙扎中,在全國民眾的期盼下,如何能達成他的心願?
近三十年失去生存尊嚴的痛苦,使得Ramón死意甚 堅,甚至只有能真心幫助他達成安樂死心願的人,才被他視為真正的朋友。但,對於真正愛他的人,誰會希望他死去呢?這是難以解決的愛的矛盾。他的生命裡,出 現兩個女性友人因故而免除了這樣的矛盾,一是他的律師Julia,另一是他的鄰居Rosa。Julia本是Ramón的律師,負責幫助Ramón贏取安樂 死的官司,但基於人性天生對生命的尊重,很難真正支持Ramón的安樂死要求。直到有一天Julia被診斷出身患重病,將漸漸變成植物人,這樣的同理心讓 Julia真正體會到Ramón追求安樂死的真正意義,但同時Julia也無法再擔任Ramón的辯護律師。Rosa單純基於對Ramón的愛,但誰會讓 所愛的人死去呢?直到最後,為了獲得Ramón的愛,終於願意幫助他執行安樂死。這樣的情況雖有些奇特,不過相對於全身癱瘓而言,也許算是可以理解的吧?
Ramón 為何會執意死亡呢?我們沒有跟他一樣的經歷,可能難以真正體會到。對於需要別人的幫助才得以持續的生命而言,Ramón企盼以死亡的方式讓生命獲得解脫, 他的房間有一扇窗,每每幻想能站起身,跳出窗外自由遨翔於天際,到達懷念已久的海洋。在那兒有他美麗的回憶,有他美麗的女友,而這一切都在二十幾年前的一 次意外中灰飛煙滅,從此他成為被長期禁錮的靈魂。這段期間他努力不懈想跳脫桎梏,卻沒有人願意幫助他,每個人都用憐憫的眼光相待,這是他最不需要的。對他 身邊的人而言更是一種折磨,不論他的大哥大嫂如何有耐心地看顧,二十多年間毫無怨言,但沒有未來的心靈傷痛,對雙方都是一種莫大的折磨。
本 片不是在對安樂死做某種程度的評斷,只是真實呈現一個企盼死亡的病人,是如何與身邊的人們互動。安樂死在大多數的國家仍是非法,生命究竟是人應該履行的義 務,還是享有的權利?若是應盡的義務,我們沒有資格終止自己的生命;若是可享的權利,我們有資格選擇生命的存在與否。這個問題一點都不單純,若考慮不同的 宗教賦予生命的獨特意義,則更為複雜。要解答我們有沒有自由選擇生存與否的權利,可能得追溯到另一個根本的問題:生命的意義為何?生命到底有沒有意義?看 似越扯越遠,實為互相關聯。也許,以人類的智慧,永遠無法獲得正確的答案吧?
「浮華新世界」(Vanity Fair)
改編自十九世紀英國文豪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名著Vanity Fair (浮華世界),未上映前就極受矚目。拍攝這麼一部大眾耳熟能詳的名著改編,不論編導、演員等所承受的壓力較大,因為對同一部小說的認知人人不同,容易產生 較多的批評意見。原著於1847年以連載小說的方式出版,副標題為「A Novel Without a Hero」,意為故事中沒有一個真正的英雄,都是英國上流社會中平凡貴族的寫照,將上流生活中道德敗壞、勾心鬥角的手腕毫不掩飾地攤在讀者面前。 故 事背景在英國的全盛時期,維多利亞女王的時代,當時東西方各國的文化、特產,都在這個日不落國聚集。這樣一個時代的貴族社會,到處都是紙醉金迷,強烈的古 典氣息籠罩,不論建築、室內裝潢、食器、服裝、交通、對話、音樂等方面,在本片都可聞到濃烈的維多利亞味道。雖然那個時代距今不過一百多年,但現實的改變 非常巨大,顯見近百年來人類進步的幅度可謂突飛猛進。
沒有英雄,但有主角,主角由「金髮尤物」走紅的Reese Witherspoon飾演一位出身貧苦但一心向上的女孩Becky Sharp。Becky小時候受到沒有地位、沒有財富、受人輕視的痛苦,因此下定決心不論用任何手段,都要努力往上爬,以追求榮華富貴為一生職志。在那個 男人為主的社會中,女人要往上爬最好的方式就是依附權貴,嫁進有錢有勢的貴族家庭,從此攀龍附鳳平步青雲,遠離貧窮。Becky聰明、敏銳、口才好、擅於 察顏觀色,雖然貴族們幾乎都知道她的計謀,但仍無法阻止她深入英國上流社會的企圖。
Becky與從小到大的好朋友Amelia Sedley在愛情與友情上的衝突,特別值得觀眾欣賞。在追求權貴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露出了真面目,明裡和善親切充滿仁慈,暗裡卻尖酸刻薄毫無品德可 言,這是貴族間的社交生活中非常陰暗的一面。Becky不是沒有遇到挫折,但總能在挫折中再抓住一絲機會加以利用,再度翻身。雖然故事的最後是家破人亡, 沒有了丈夫也沒有了社會地位,但遠赴印度成為Sedley家族的一員也未嘗不是達到了心願。
不能怪Becky那種不擇手段追求富貴的 心,在那個浮華的貴族社會中,有能力的女人難道不能奔上舞台一展長才嗎?貴族的遊戲規則已定,只看玩家如何好好運用,厲害的玩家自然能在遵守規則的情況下 贏得最後的勝利,Becky是箇中好手,而且是個女性罷了!女性有女性的規則,但技巧高低有別,Becky無疑是技術上的高手,而技術高明並沒有錯,只是 容易遭妒,惹人閒話,所謂樹大招風而已。
現在的社會,在骨子裡與片中環境其實並沒有很大的差異,攀龍附鳳仍是讓自己身分地位扶搖直上 最快的方式,依附權貴仍是讓自己脫離貧窮最有效的方式,君不見許多女明星都以嫁進豪門從此榮華享之不盡,作為演藝工作最好的歸宿?甚至耳聞有計畫地先以大 把鈔票投資自己,使自己有資格打進上流社交圈,再覓得豪門之子締結良緣的說法。這種以包裝自己為手段,嫁進豪門為目的的作法,再再說明古今的相同處。相異 的只是時代不同,遊戲規則改變,但總會有高手能將規則運用自如。
欣賞本片,可有各種不同的角度:可與原著對照,可欣賞服裝建築對話的 古典優雅,可以Becky為主體看待一切事件的發生與處理,也可以Amelia的角度來看待與評判Becky的行為,完全依觀眾喜好。電影不一定要遵循道 德規範,不一定要擁有大眾認同的教育意義,在一個道德淪喪的世界,笑貧不笑娼的時代,誰又有資格去評判另一個人的對錯呢?誰又能夠做出正確地評判呢?
「鯊魚黑幫」(Shark Tale)
以謊言騙術獲取功名利祿,也許不值得歌頌,尤其當謊言被拆穿後,反而將受到屈辱。但,如果謊言永遠不會被拆穿呢?現實生活中,「浪得虛名」的人多得是,就算終有一天皮開見餡,在那之前所賺取的名,與隨名而來的財,讓許多人寧可一試吧? Oscar 就是抓住這個千載難逢契機的魚主角,鯊魚黑幫老大Don Lino的大兒子Frankie遭上面掉落的船錨砸死(這破壞了美國動畫片不應有任何生物死亡的慣例),目擊者除Oscar外還有Don Lino的小兒子Lenny,恰巧Lenny是一條吃素、從不獵殺其他動物的鯊魚,這樣的鯊魚不見容於黑幫社會。Oscar因此與Lenny串謀聯合起 來,使得Oscar成為海中社會的英雄。Oscar瞬間從小小的洗車場清潔工,一躍成為人人崇拜的英雄-獵鯊者。雖然這是編織謊言所獲取的,但高高在上的 滋味,讓Oscar走入迷途,沉浸於不可一世的虛幻驕傲中。
要不是有Lenny這麼奇怪的鯊魚配合,Oscar也不可能功成名就。但 Lenny有他自己的需求,希望能離開鯊魚黑幫而偽裝成一條海豚(其實海豚也不是吃素的),因此自願配合Oscar演出,假裝被Oscar打死,使黑幫心 生畏懼不敢再來搗蛋。以道德上的考量,Oscar與Lenny都是有嚴重缺撼的角色,我實在不怎麼喜歡這樣的主角,尤其當觀眾大多是孩童的情況。雖然動畫 片的結局總是撥雲見日,來自各方的人物通通變成「好人」,但孩童可不見得會跟著劇情走。有些小朋友會說,只要過程有點不同,Oscar就能永遠成為英雄, 或Lenny就能永遠做一隻海豚,這有甚麼不好?
DreamWorks的動畫近年來成為美國動畫的票房保證,他們也積極尋求不同的題 材,發揮更大的想像力,欲創造出更具豐富創意的新幻想空間。孩子們需要專為他們製作的動畫電影,因為在脫離現實的領域裡,有著廣大而無侷限的自由園地,得 以讓其想像力盡情遨翔,培養出蓬勃的創造力。這樣的創新能力不論在生活上、在工作上,一生都將受用無窮。
「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
據說本片原為1996年出品的同名日本電影,經重拍為美國版,今天看到的是由Richard Gere、Jennifer Lopez及Susan Sarandon等偶像與演技派明星所重拍的版本;我沒有看過當年轟動日本的版本,但相信由Richard Gere詮釋一個生活一成不變亟思待變的中年男子,更別具一番風味。 Richard Gere與Jennifer Lopez都不是國際標準舞的箇中高手,在本片中前者飾演的John Clark為初學者,後者飾演的Paulina是舞蹈老師,都必須一展身手,看得出兩人為了勝任演出的角色,對舞蹈下了不少功夫。我想這也是演員的好處之 一吧!藉由劇情需要學習新的才能,雖然可能只學得皮毛,但相對於在外需付昂貴的學費上課,相較之下也值得了。
一個事業穩定的成熟男 子,擁有同樣有自己事業的老婆,及漸漸長大成人的乖巧兒女,這樣一個家庭算是幸福不過了。但是朝九晚五一成不變的生活,美滿的家庭成為夢想的桎梏,讓 John雖心存稍做變化的幻想,卻沒有勇氣去實現。這個家庭對他而言最大的缺點,就是一切都太完美了,完美到做稍微任何一點改變,都被視為對家庭其他成員 的不尊重。這樣的情況其實存在於許多小康之家,也許物質生活無法完全滿足,但知足的父母與知足的兒女,往往能成就一個知足的幸福之家。但知足不代表沒有更 大的夢想與更多的需求,只是害怕一旦起身追逐夢想發生改變,會影響到其他人,使自己成為一鍋粥裡的老鼠屎。John在這樣的心態下,看著報紙上的舞蹈課程 廣告,很難踏出讓生活產生變化的一步。
機緣巧合下,終於在半推半就下報名學習舞蹈,被Paulina高雅氣質的舞姿所吸引,每周三晚 上固定到舞蹈教室上課。這樣的改變終於被老婆Beverly察覺,以為丈夫有外遇而找來私家偵探調查。雖然很快地水落石出,但Beverly仍對先生突然 喜愛跳舞心存疑問,卻不敢明言。直到John參加初級舞蹈大賽,Beverly與女兒偷赴比賽場地觀看,不料John在比賽中於觀眾席看見她們,心生「東 窗事發」之感而分心失敗。自此夫妻兩人由懷疑轉為隔閡,John私下學舞卻不告知Beverly,兩人之間產生心結。
John在本片 中是一個正直的先生,這是他的角色,因此對Paulina雖心生仰慕卻從未跨雷池一步。在Paulina即將遠赴英國深造的惜別會上,我一直以為John 應會赴會,但結果卻不是,而是送小禮物給太太表明心意,終於化解了兩人的心結,也使得John與Paulina最後一支舞成為真實。真心的祝福是難能可貴 的,Paulina能夠跳出往事的侷限,重新展開追求夢想的勇氣,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讓自己沒有後悔的機會,才是不枉此生。
這算是 一部勵志電影吧!主角們的風采讓下戲後的觀眾有一股學習國際標準舞的衝動,更讓我們省思,究竟我們庸庸碌碌所追求的是甚麼,不要有一天回首往事,發現自己 努力一輩子的東西,竟是自己不在乎的事物;忙得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突然間發現自己已兩鬢斑白,時間在悄然間流逝,卻從未做過自己真正認為值得做的事。抱 撼終身,後悔已來不及,我想是人生最可悲的事了。停一下,想一想,再前進,也許會發現柳暗花明的一村。
「偷情」(Closer)
四個人,兩男兩女,錯綜複雜的男女關係,不論是生理或心理上,在分分合合中不斷探索著。深陷迷思中的愛情,沒有人得以跳脫,也沒有人曾想過要逃離,像是不變的宿命,只能隨著命運起伏而隨波逐流。 多 少人承受得住另一半的不忠?如果毫不在乎,是否代表根本已沒有愛情存在?Alice與Dan一見鍾情式的結合,結合之初愛得死去活來,卻無法保證Dan不 再對別的女人傾心,Anna突破了他的心扉。Dan在網路上喬裝Anna,誘拐Larry外出相見,卻意外成就了Larry與Anna的結合。但Dan與 Anna明無暗存的相互傾心,種下了日後發生外遇的根源。
本片男女主角都是一時之選,除了飾演Anna的Julia Roberts外,曾演出星際大戰首部曲、冷山等片的Natalie Portman飾演外表單純的Alice,Jude Law與Clive Owen分飾Dan與Larry。Dan是一個只知釋放愛情而不知節制的人,常因此在無形中傷害了別人。Anna雖與Larry結婚,卻在一次攝影發表會 後開始與Dan暗通款曲。出軌的Dan只能「誠實地」告知Alice,卻無法提出解決之道,Alice只好走入風塵以求溫飽;出軌的Anna呢? Larry受不了這種恥辱,卻精巧地要求最後一次與Anna的做愛,做為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名的交換條件。Larry並在酒店中找到被Dan遺棄的 Alice,以看Alice的裸體並要求做愛做為報復。扯平了嗎?未必。
Dan對於Anna與Larry的最後那次做愛,視為 Anna對他的不忠,真是外遇對象再發生外遇,心中無法接受。是否「對舊愛不夠殘忍,就是心有餘情未了」?Alice終究回家了,回到美國,換回真名 Jane,對照在酒店對Larry說出真名為Jane,Larry卻死不相信的畫面,真有時空錯置之感。真話,反而沒有人相信,人們似乎傾向於相信假話, 也許假話總是比較動聽吧?
兩對情侶,男女交錯後仍是兩對,只是產生了恨與妒,足以製造更多的問題。我嘗思考,愛情又有何用?只是許多 問題產生的根源,說穿了是步入禮堂的藉口罷了。但,世間若沒有愛情,人們活著又有何用?生活的目的,似乎就只為了生存下去,為了生存下去,只好不斷地工 作。性關係與愛情,又有何種必然的關係?或者兩者根本沒有任何必然的關係存在?唉,答案也許不只一個,換句話說,沒有答案吧!